君子之风:张子春国画大写意墨竹专辑

张子春国画大写意墨竹述评

祈海峰

竹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所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其傲雪冬青、直立挺拔、繁茂蔽野,投射出高洁气质、刚正品行和顽强的生命力等文人情怀。以竹入画,始于唐代,传玄宗、王维、吴道子都曾画竹。至五代,有李夫人观竹影映窗而创墨竹法的传说。 有宋一代,苏轼、文同均为画竹大家。元明清三代,画竹名家辈出,如柯九思、王蒙、陈洪绶、仇英、夏昶等等。至清代郑板桥,画竹又达新的境界,且诗画合璧,为当世和后人所尊崇。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国画大师,亦多有墨竹佳作存世。

而进入当代的世纪之交,张子春先生的大写意墨竹,如雪中新篁,突现画坛,以其超迈卓异的艺术风格与成就,进入了该审美领域的巅峰。在当代画坛,画竹作为大写意国画中的特殊题材,其传统继承和现当代性的表现,由于书法、诗词等艺术门类的整体弱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障碍。而子春先生不辱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艺术领域中,守正创新,承前启后,创立了画竹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壮美境界,其代表作皆为当世艺术瑰宝。

一、笔墨苍厚,老辣雄浑。尚辉先生认为,子春画竹“既取郑板桥画竹之瘦劲清雅,但又更多的是变瘦劲为粗朴,变清雅为苍厚”。从其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夏昶、文与可、郑板桥等先贤笔意,极其扎实的各体书法的深厚功力。而中晚期(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后)画竹作品,风格突变,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首先在笔墨方面,将破墨甚至泼墨之法引入竹叶和枝、干表现,假以真草篆隶及魏碑笔法的纯熟运用, 使画面墨色淋漓又苍辣厚重,骨法刚劲,又纵横姿肆,观之胸臆开张,神清志远。

图一 唐人诗意

纵一三四厘米 横六七厘米 一九七九年 水墨纸本

 

图二 春风

纵一〇〇厘米 横一八〇厘米 一九七九年 水墨纸本

 

图三 清风来兮

纵二〇〇厘米 横一〇〇厘米 一九九三年 水墨纸本

(请横屏鉴赏)

图四 劲节长风

纵五〇厘米 横三三四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五 大块噫气

纵一三四厘米 横六七厘米 一九九三年 水墨纸本

 

图六 且待来日看春篁

纵六九厘米 横一三八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二、随性挥洒,跃动飞腾。宋人文与可画竹,为“胸有成竹”之滥觞。郑板桥对画竹,则有“眼中之竹”“胸中之主”“手中之竹”的分别,是为“胸无成竹”说。子春先生在继承二者的基础上顿悟升华,产生了自己画竹的“无法之法”。(见下列图七《新篁》中的题记)。这一独到见解,与石鲁的“以神造型论”异曲同工,它在创作中的发酵与升腾,使其画竹作品无不是随性挥洒,豪纵雄健,展示出前所未见的超逸境界。

图七 新篁

纵一〇〇厘米 横三三厘米 一九八一年 水墨纸本

(请横屏鉴赏)

 

图八 清风传来春消息

纵三三厘米 横一〇〇厘米 一九八六年 水墨纸本

 

图九 天籁

纵六七厘米 横一三四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十 玉竿临风

纵七〇厘米 横四五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十一 君子照月

纵一三七厘米 横五〇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十二 竹石图

纵一三四厘米 横六七厘米 一九八八年 水墨纸本

三、线面相济,独创奇境。对子春先生画竹,尚辉先生曾评价说:“竹叶既为写意之线,又聚团而变线为面,并因叠加之笔的‘破形’而产生苍辣雄浑之美。”在线面结合造境方面,子春先生由于其所受西画训练和对大写意中国画现代性的追求与探索,于画竹创作中有意识地追求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在他的写竹作品中,还有许多碧绿青翠、刚劲挺拔的竹竿,或色彩浓郁夺目,或墨色浓淡对比强烈,而造型既真实逼真,又凸显了传统的古法用笔,观之具有强烈的现、当代意识和当代艺术的强烈视觉冲击,且将其悄然隐含在传统笔墨之内,殊为可贵。

 

图十三 双清互倚图

纵七〇厘米 横三八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请横屏鉴赏)

图十四 板桥诗意图

纵三四厘米 横一〇五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十五 劲节虚心

纵九七厘米 横四七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十六 紫玉擎天

纵一三八厘米 横五八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十七 玉竿清风

纵九八厘米 横四五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四、迎风傲雨,劲挺豪纵。子春先生画竹,“总爱赋予那些竹子以风雨情境,以此展示风中之竹枝的劲挺,雨中之竹叶的离散,并将其与顽石、竹林为背景,其浑朴苍厚完全来自用笔的速度与厚重”(尚辉先生评析)。风雨竹的确是子春先生画作中的扛鼎之作,也是他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冲击力。对春风、清风的渴求, 逆风中的抗争,风雨中的欢舞……这些独特的审美感受,通过汪洋姿肆的笔墨挥洒, 化为大写意的壮美境界和当代画坛的“君子之风”!

 

图十八 清风

纵二〇〇厘米 横一〇〇厘米 一九八四年 水墨纸本

 

图十九 天籁

纵六九厘米 横一三八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二十 飘风何惧

纵一〇〇厘米 横四〇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二十一 御清风以放歌

纵六七厘米 横一三四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图二十二 共迎春风

纵一三八厘米 横六九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五、诗画互动,熔铸风骨。子春先生画竹,其中大量立意高远的题诗,生动体现了画家本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超群的审美情致。画作呈现的诗画境界,豪放俊逸,铁骨铮铮,表现出当代知识分子强烈的、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理想主义精神。这无疑是对传统画竹作品审美意识与境界的超越与升华,铸成了当代文人画家的独有风骨,更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发展的卓然成就。

 

图二十三 骄雪

纵一〇〇厘米 横五〇厘米 八一年 水墨纸本

题诗:

剑兮雪兮锋兮风,

奈何玉骨天生成。

冰封万里无百草,

琳琅仍是画精灵。

图二十四 劲节虚心

纵九七厘米 横四七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题诗:

清风自是君子德,雪压霜摧竟不屈。

铁坚石洁堪为友,劲节虚心长奕奕。

图二十五 天帚

纵一〇〇厘米 横三三厘米 一九八〇年 水墨纸本

题诗:

意将修篁作天帚,总使长空万里清。

图二十六 墨竹

纵六七厘米 横六七厘米 一九九〇年后 水墨纸本

题诗:

春风岂独在柳边?苦竹摇曳亦陶然。

东隅烟波杳不见,一缕思情起海南。

综观子春先生画竹,他以书法的广博深厚功力表现出了竹枝竹叶的苍厚老辣,以线面结合的竹竿和竹叶独创了现代意识强烈的审美奇境,以风雨豪情抒发了画家的坦荡胸襟,以随意写清风的无法之法构成了超逸恣肆的艺术风格,以诗画互动融铸成了当代文人画家的独有风骨,是其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巅峰,是当代中国画坛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祈海峰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子春艺术成就简介〗

张子春(1928—2007),名启高,笔号石龙。当代著名国画大家、指墨艺术巨擘。为河北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北会员。曾任文化部特聘书画家,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

1928年: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秦代范阳治所)。幼时即学习古典诗文和传统书画。

1946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高中部,开始接受西画训练,预备留学法国。

1948年:保定解放,留学阻断。参加革命工作,于极为艰苦条件下坚持美术学习与研究。

1953年至1972年:考取中央美院,因肺病未果。加倍努力研习传统书画,并兼习现代美术各科,习作颇丰。坚持博览中外典籍名著,以涵养书画。致力社会美术活动,服务当时生产建设。

1973年:于坎坷和磨难中开始国画创作,继承和借鉴徐渭、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吴昌硕、潘天寿等前辈大师画风,艰难探索自身艺术风格。《喜看燕稻上云梯》(四尺立幅,国画工笔重彩)参展。

1974年:《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半身像,四尺立幅,国画人物)参展。

1977年:《阳光雨露》(毛泽东主席视察公社幼儿园,六尺立幅,国画人物)参展。

1977年:《咏梅》(毛泽东主席诗意图,6尺立幅,水墨大写意)参展北京中国美术馆《毛泽东主席逝世周年纪念书画展》。

1979年:《大风竹》(6尺立幅,水墨大写意)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专题画展展出。

1982年:《张子春画展》首展于保定莲池书院,作品50余幅,为梅兰竹菊“四君子”和苍松、玉兰、水仙等,获美术界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当年被调入河北画院,从此致力于美术专业创作。

1983年:《张子春画展》,于北京紫竹院问月楼展出,作品60余幅,除前述水墨写意外,已有指墨作品参展。画风得京师画界一致赞许。

1984年至1985年:东渡日本,于东京、名古屋、热海等地举办画展,作品50余幅。现场艺术交流,作画上百幅,其中指墨作品令日人尤为尊崇。访问圆满成功,载誉而归。

1989年:《张子春画展》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隆重举行,展出写意花鸟、人物、山水国画作品和指墨作品100余幅。在京著名艺术家、文化名人等莅临云集展场,备极赞誉鼓励。海内外媒体相继报道,盛况空前。指墨作品《白梅》为中国国画研究院收藏。

1990年:应天安门管委会之邀,做指墨《戏海》巨屏,为天安门城楼展厅收藏、展出。

1991年:台湾中视采访拍摄《张子春指墨艺术》专题片,播出后在海峡两岸频获赞誉。

1992年:应毛主席纪念堂邀请,做巨幅水墨大写意《咏梅》,由纪念堂收藏、展出。

1993年:河北电视台为张子春先生拍摄制作文艺专题片《天地一指》,在本台和央视多次播出,并在专门面向北美地区播出的中国黄河电视台等海外媒体多次重播,影响深远。

同 年:为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做指墨巨幅《化鹏》,展于中国美术馆。

1994年:应“纪念唐玄奘国际书画大展”邀约,做《大唐三藏法师宣经意向图》,国际巡展后为大慈恩寺藏展。

1995年:应邀为“纪念白求恩大展”做国画巨幅《丹枫铁翮》,展于军博。

2000年:在京参展北京艺博会,会间央视《东方时尚》栏目拍摄专题片《张子春指墨艺术》,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2001年:因病由京返石,仍笔耕不辍。

2007年12月:因病逝世,享年80岁。遗作以千计,滋养社会,享誉画坛。

2019年:《张子春画集》由河北美术出版社精装出版,分笔墨和指墨两卷。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题写书名,并为画册“笔墨卷”题词“挥笔而气有余兴”,喻有唐代张旭风骨;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先生为画集作序,题为《当代文人画家的精神烛照》,备极赞誉;国家画院原院长刘勃舒先生为其“指墨卷”题词“天地一指”,尊崇有加;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张鹏先生为画册“指墨卷”作序,题为《从心所欲成巨擘》,从绘画史的层面,充分论证了张子春先生指墨艺术的特立风格和历史地位。

2021年:《君子之风:张子春大写意梅兰竹菊专集》由河北教育出版社精装出版,“四君子”按类分为4册,梅兰竹菊每册各精选50幅入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导,著名美术史论家邵大箴先生为画集题写书名,对该书出版给予了热情支持与襄助。尚辉先生对该书出版极表赞同,欣然以前次出版画集序言《当代文人画家的精神烛照》作为本书代序。美术界与收藏界专家,多认为此书为当代大写意国画在功力、风骨、意境诸方面的翘楚与楷模。

张子春先生一生潜心绘画,无意功利,品行高洁,天赋异禀。其画风继承前人文人画传统,功力深厚。从守法到破法,由形神兼备上升至忘形畅神,达到了心手两忘,“随意写清风”的超逸境界。且与本人独具的笔墨风骨和指墨精艺中,注入了雄强壮美、豪迈灵动、气象万千的理想主义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与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为中国绘画艺术在现当代进程中,成功融会东西方文化,实现主体性升华的成功范例之一。且画作诗意盎然,诗画同境,相映生辉,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素养,生动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这一切都会在中国当代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张子春先生终身专注丹青,心无旁骛,其作品大多尚未进入市场。据多位艺术市场专家和收藏界达人预测,张子春先生的画风,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将在近期引起美术界和收藏界的强烈关注,作品市场价格将很快进入一线画家序列,收藏价值空间广阔。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