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世代(上集)Rootless(16)

第二章  御宝斋中学

按照北京市上中学的地区划分,郑雅笠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离木樨地三站地远的甘家口玉渊潭公园北边的御宝斋中学。

御宝斋中学虽然没有进入北京城六区国家教委认定的上述优质一流一类至三类中学。但是,仍不失为一所传统悠久的老牌中学,其校史展开来看,甚至有些让人眼花缭乱。北京市御宝斋中学前身是满清末年创建的一所皇室小学,据《清末北京志》、《北京西城区普通教育志》以及《北京市志稿》记载交叉印证:1904年北京市御宝斋中学创建初期,为满清内务府三旗第三初等小学堂;1906年北洋军阀时期,改名为北洋官立第四小学堂;1909年为直隶官立第三两等小学堂;1912年为京师公立第一十九两等小学校;1914年再为京师公立第三十二初高等小学校;1915年为京师公立第二十五高等国民小学校;1923年为京师公立第二十二小学校;1928年为北平特别市公立第二十五小学校;1931年位北平市市立第二十小学校;1938年位北平市市立御宝斋小学校;1946年北平市第六区中心国民学;1956年为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1958年则由小学升格为中学,正式命名为北京市海淀区御宝斋中学;1961年被确定为区重点中学;1974年御宝斋中学定为对外开放单位。

御宝斋中学是一所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公立完全中学。学校占地23亩,学校有两座教学楼,一座教辅楼。据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28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9人,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58人。有33个教学班,学生近1300人。学校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优势和浓厚的教育文化氛围。学校毗邻长安街,位于海淀、西城、丰台区交界处,北望雄伟的中华世纪坛和军事博物馆,南与北京西站遥相呼应,学校周边有中联部、铁道部、中央电视台、空军大院、海军大院、新华社、有色研究院、世纪坛医院等多家国家重点单位。

相对于北京市一般的中学,或者是中国外省的其他中学,郑雅笠所在的中学,以及他在中学里所受的教育和教育环境,应该来说,在中国属于相当不错或者条件极其优越的了。

御宝斋中学离郑雅笠家的警政大学大院不远不近,如果乘车顺利,连带家和学校两边上下车步行,就是十来岁背着双肩包的孩子,也不过一刻钟不到20分钟的时间。但是,就在这不远的距离上,孩子每天上午上学和下午返家,除开两头都得步行的一段,中间总都得乘一段公共汽车。这段63路公共汽车从木樨地南里警政大学校门外的白云观北里上车,即便往北顺三里河经过的只有木樨地、月坛南街、月坛北街到阜外大街和三里河交叉的十字路口下车,中间过程十分钟不到,但是,每天来回各一趟,孩子就算是真正的接触社会了。从孩子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春夏秋冬,除开周末和寒暑假的日子,那得多少趟的来回乘车?那又得见到多少陌生的面孔,看见和听见多少各式各样人间的故事和故事的插曲?在那样的情况下,再是一张白纸那样单纯的孩子,恐怕也会变的不是那样地单纯了。于是乎,在公共汽车上,三年里,孩子从那趟由南向北的63路公共汽车上,从那些南来北往的乘客,或者叫过路客的言谈举止和简单的谈话里,自然会感觉到所谓社会,或者说叫市井红尘丝丝缕缕鲜活生辣的生活气息,而开始渐渐地地思忖着有一天,自己要像个独立的男子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那样生动的红尘世界里,在那里施展自己的拳脚,实现远大的抱负。然而,那远大的抱负究竟是什么呢,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他自然也说不清楚,只是在朦胧中,在电子游戏里,象那些在太空世界和魔鬼战斗的英雄一样,要么英勇地战死在那些魔兽的手下,要么攻城越池,开疆拓土,经历过千难万险,最后直捣魔窟,擒魔拿妖,节节取得最后胜利……

每当溽暑时节,郑雅笠就会和院子里几个不甘寂寞的孩子一道,从院子里溜出去,甚至在有些时候,是翻墙出去,去到大院门口不远的永定河浑浊河水边,这群孩子就在狭窄河面的河水里放漂他们的纸船,在炎夏的阳光下,眼瞅着那些他们稚嫩的小手辛勤折叠的一艘艘单桅帆甚至是三桅帆船漂浮在河面上,他们想象着,自己象那些在河面顺水向下游漂流的纸船那样,顺水漂向远方,远远漂离开木樨地那高强围绕的警政大学大院,远远漂向他们那孩子脑袋里童话般远方的自由世界,让他们心目中那些在家里折叠的像模像样的上面还用胶水粘贴着小木棍,小木棍上还捆绑着丝线,丝线上是船桅上纸糊的风帆,顺了永定河,向下游远远漂流而去,漂向他们想象中浪漫美妙无尽的远方 ……

历史上,俗话所说的“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自然有其特殊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的道理。应该说,北京人的油滑,或者说八面玲珑,面面俱到,概因北京作为历史上的国都,是皇帝、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办公和居住之地,对于皇城根下生活的黎民百姓来说,不要说这些官宦,就连他们的佣人,都是惹不起的。俗话中,在早已封建社会的“宰相家人七品官”,今儿个的“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就是北京作为皇城的民间戏说。在这样的官宦文化和民风之下,自然让北京人的语言文化特点表现为说话小心谨慎,八面玲珑,礼貌文雅有加。从而产生出北京话骂人不带脏字的所谓雅痞耍嘴皮子文化。所以北京土话的习惯就是文雅、奉迎和啰嗦三个特点。文雅和奉迎是奴才对主子惧怕养成,啰嗦是奴才对主子,或者奴才和奴才之间,尽量把话说得全面,实际上也是怕被主子误解,被其他奴才歪曲和告密。由此,从公元916年辽朝将北京作为陪都,金朝在1115年在北京正式建都至今经历元、明、清、民国至今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民风,就养成了的北京皇城根儿官宦文化的民俗民风,和语言习惯特点,或者说是生存智慧以及斗争艺术。

正如北京的京剧文化源于中国各地地方戏曲的汇总一样,北京人的方言俚语,实际也是全国各地文化习俗的融合,就是说,北京人的扯闲篇侃大山吹龙门阵唠嗑儿涮嘴皮子逗牙签子甩片儿汤话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在在都表现出北京人确实就是他们自己说的那样,犹如煮熟了的鸭子是肉烂嘴不烂。因此上,这郑雅笠也就和打小一块儿长达的孩子们一样,在吃长饭又叛逆的年龄,除了课堂上老师教的正经东西外,自然是成天支棱着耳朵,学会说很多课堂上听不到的民间俗语,和那些所谓蔫坏的埋汰人的怪话,特别是那些所谓骂人不带脏字的绕来绕去的狠着劲儿剌人的胡同语言。

北京人说话大舌头卷舌,儿化音重,还喜欢吞音吃字儿,郑雅笠在御宝斋中学上学期间,几乎每天都要乘公共汽车,久而久之,从每天见到那些南来北往的司机、售票员和乘客嘴里,就知道北京土话里,大栅栏叫大石辣儿,地安门叫电门,八王坟叫邦坟儿,白小街叫麦鸡儿,蓝旗营叫兰晴儿,南长街叫南城斤儿,五棵松叫武松,永安里叫冤里,圆明园叫圆密庵儿,长安街叫馋街,玉渊潭叫冤潭,木樨地叫墓地等等。北京人这样的说话,在民间文化例如相声演员嘴里,又更加放大和通俗化了这些叫法。所以,郑雅笠每天从木樨地住家的地方,到玉渊潭上学的校园,这来回的闭合回路,在这孩子说着北京土话的嘴里,竟变成了每天,“从墓地(木樨地)到冤潭(玉渊潭),再从冤潭回到墓地。”如此不详这两个地名的称呼,并不是郑雅笠自己的诅咒,而是民间自然而然的俗成。于是,在孩子的心里,早就想飞出这两个不详的地方。

这个安静的而又敏感的孩子,他被禁锢着的脑子里,时常浮想着遥远的自由自在的世界……

还在刚刚从小学进入御宝斋中学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郑雅笠就听同学们谈到出国的事情。从初中一年级到二年级的过程中,几乎三天两头地,就听说高年级的同学这个那个地出国留学去了,要么是到美利坚合众国的美国,要么是到大不列颠王国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或者是法兰西法国,最近的也是到日本国或者甚至韩国。时不时地,还有一些初三高一高二就出国的学生回国到学校来,西服洋装摇头晃脑地谈起外国的月亮、咖啡、滑板,或者是整天在校园的球场上,而不是象中国中学生那样苦哈哈地猫在教室里,苦逼地写那些刽子手杀人犯一般的老师布置的堆积如山的作业。如此这般相同的事情,也发生在郑雅笠家邻居的家庭里,也时不时地从警政大学校园里那些叔叔阿姨嘴里,或者是自己老爸老妈嘴里冒出来。

出国出国,在那段时间,似乎是时常干扰着在学校老实读书的孩子们。国外的中学读书怎样怎样的轻松,中国的中学生如何如何的呆鸟、菜鸟、苦逼、傻逼,中国的中学教育如何如何地把学生不当人,而当成一架架机器人般的高考机器。在这样的小孩子出国留学打捆成堆,大人出国移民成风成潮流的社会环境里,郑雅笠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满脑子里都在想着外国的月亮、咖啡、滑板,想着外国的绿草如茵的运动场上暖和的太阳。孩子的家长们呢?自然其想法就更加既复杂现实,又更加想象力丰富了。

中国是一个人没有什么个性的集体主义盛行跟风的社会,没有出国的人,眼见着那些早几年出国后回国探亲的人,他们在西方发达国家回来后,整日价地到处显摆和谈到那些西方社会的先进,什么关于学校教育、医疗条件、社会福利保障、空气、水的环保、等等等等。于是乎,出国风就越刮越猛。一开始高官把孩子送出国,跟着是巨贾把孩子、把公司弄出国,接下来是白领阶层、中产阶级,然后是城市市民买房子出国,最早是京津沪和沿海地带的福建广州,后来是内地省城等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跟着就普及蔓延到全中国各个阶层;早期还是大学生出国,渐渐地很快高中生出国,最后开始初中生也送出去了。

移民潮,出国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如此背景下,孩子们还怎样老老实实地呆在教室里读书呢?

大学生出国还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但高中学生就有些艰难了,这不单是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很艰难,但是到了初中学生也开始出国,这却是只能理解为“外国的月亮”却是在饱受物质困乏而一穷二白的中国人眼里,真的是很现实的要比中国的“圆”了。

当然,在中国进入了1990年代直到今天,已经变得富裕和强大起来,物质生活的丰富远远超过1980年代,但是,艰难岁月留下的苦难、创伤和社会的不安定等等因素,已经镌刻进了中国人的记忆和灵魂深处,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无意识。

中学生出国,尤其是所谓的小留学生出国,初中生出国,这不单是在孩子生理上的艰难、父母和子女之间情感上的摧残,这其实在法律和道义上来讲,都是很成问题的。

成人是指成年的人,即是已经完全发育成熟的人。在大部份国家或地区、或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法律类别,如投票年龄、适婚年龄,法定成年的定义不一,开始的年龄从16岁至21岁不等。

未成年指仍未成年的人,是一个社会学或者法学的概念。法律上,未成年人即是未满法定成年年龄的人,当中包括婴儿、儿童,及部分青少年。

在10岁至19岁之间大部份属于青少年阶段。在这阶段,青少年在大部份国家都在学习成人的法则。在世界各地,不少年轻人都在这个阶段被赋与各种活动的权利,例如:

饮酒:大多数地区都有法例规定未满18岁的人不可以饮用酒精类饮品,有些国家规定甚至更严格。在日本、冰岛、乌克兰及印度的一些邦则要到了20岁才可以饮酒,美国有些州则限制为21岁。最低合法性交年龄:大多数国家与地区都有法律规定,违背法律可能会遭到禁锢或者罚款。投票权:大部份国家都让公民在满18岁之后享有投票权。在台湾要满20岁才可享有投票权,但在日本已通过了满十八岁即可投票的法律。结婚:大部份国家都让满18岁的男性及满16岁的女性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结婚。在印度、泰国及菲律宾,不论男女皆要到20岁才可以结婚。在中国大陆,男性则需达到22岁,女性达到20岁才可结婚。

当成人被用作定语时,也有“未成年人不宜”的意思,例如成人杂志、成人游戏,皆是严禁未成年人接触或购买。

在中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而在其他国家,未成年人被定义的年龄范围不同。 在日本,未成年人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但是在美国,未成年就指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成人节,是日本节日之一,目的为向全国于该年度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表示祝福。明治维新前定于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日本废除农历后改为西历1月15日,于2000年改订为在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日本的成人节源于古代成人礼仪日本古代成人仪礼受中国传统“冠礼”的影响。在日本20岁的年轻人,成人节大都穿上传统服装,到神社拜谒,感谢神灵、祖先的护。

  用上一定年龄的人,或者是过来人的说法,一个人的成长,在18岁之前,人生是父母给的,18岁之后,人生是自己活的。

郑雅笠同班的同学们,和我们很多过来人一样,都会在回首往事时,回想起你的小学、中学或者是大学那些同班同学。一旦离开校门,进入社会,就会按照每一个人的道路开始书写自己的成长轨迹,若干年后,就会看见,每个人的道路,和早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的性格等等,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从更深层的角度分析,人的命运的不同,归根结底,还是家庭环境的不同,所导致的性格、见识的差异。

但是,家庭环境,只能决定一个人一时,能决定一个人终身命运和轨迹的,还是那个人自己的选择。

所以,公正客观而言,一个人,在18岁之前,父母决定你活成啥样;18岁之后,你自己决定你活成啥样。其他的那些什么怨天尤人,都是枉然!

我们上面说的,还是18岁成年和未成年的问题。现在,面对郑雅笠和几位同学在初中三年级就出国的问题,面对几个15岁还未成年就远离家庭的孩子,显然是在“18岁之前,父母决定你活成啥样”都还没有结束和形成之前,就让他们进入到社会,进入到他们的判断力、理解力都还没有成熟,社会经验就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几乎就盲人骑瞎马地泥牛下了海……

孩子们还小,我们很难去这怪他们,但是,他们的父母呢?望子成龙之心大过于对于孩子们的关爱的父母之心。或者说,是社会上的攀比之念头,强过于人性的理智和正常的社会见识。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这些现实的存在,作家的工作是对于现实的艺术呈现,现象的成因是什么,这大概应该是多年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教育学家去研究的问题了。

他们这一代人,在丰厚的物质基础支撑下,早已不安心在国内的学习,整天都憧憬着将要踏上的漂洋过海的求学生涯。准备着将要迎接他们的陌生的文化、社会和国家。

几乎还在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就在开始打算离开学校,到国外的中学去念书。初一末期,同年级好多学生除了应付期末考试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在就准备出国的事情。当然,最主要的,就是英语的强化学习。象郑雅笠这样准备到加拿大念高中的,虽然不需要雅思成绩,只需要提交在初中平均80%以上学校成绩即可。当然,到了加拿大教育局报到之后,将参加一个摸底考试,了解学生的英语和数学水平。英语不够熟练的学生会被要求补习一段时间的英语。好在郑雅笠从小在父母的监督下,从幼儿园就开始英语学习,小学四年级到现在,每周都到中关村一个英文老师那里去,做一对一的英语学习,听说读写样样强化训练,到初三毕业时,他的TOEFL已经97分达到录取标准,而初中在校平均成绩更是达到93分。于是,在初三暑假时,郑雅笠开始准备出国材料,其一是近两年达到93分已经合格的平均成绩;其二是TOEFL已经97分的英语成绩(虽然加拿大对于国际留学生申请念高中不需出示英语成绩);第三是让爸妈在银行凑足120万人民币存款,并让银行出具存款120万的证明(每年以15万人民币计算,8年则须120万人民币。费用明细:加拿大中学学费约12000加币/年,生活费约10000加币/年。此费用仅为估算费用,具体费用则是根据学校的性质及排名、学校所在地的经济水平决定。去加拿大读中学和读大学的费用相差不大,但是越好的中学和大学消费越高。加拿大公立私立的中学都对中国开放,比起美国,选择相对自由一些,费用也稍微低一些。)再让律师行根据银行的证明文件,再出具一份说明这些钱是让他呆在加拿大学习和生活的担保金的法律文件;第四是爸妈出面,找熟人通过校长,让学校提前出具一份关于他的初中毕业证书;第五是去加拿大留学读高中签证时需要提供两份文件:一份是监护人提供加拿大律师开具的监护文件,另一份是父母提供同意接受监护人监护的公证书。郑雅笠的监护人是他母亲白薇薇在四川大学生物化学系念书时的同学张楚。他十多年前的1992年就来到加拿大,现在在多伦多一间生物制品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工作。已经入籍加拿大的张楚很快就传真过来一份经过律师事务所公证后出具的监护文件。在张楚帮助下,很快在多伦多找了一家名叫CQMANISS(Canada’s Queen Margaret International Student Support Services Inc.)的专门做国际留学生生意的中介公司。再通过CQMANISS联系了多伦多七八家接受国际留学生初中生的私立高中。将这几所私立高中的名单提供给了郑雅笠的父亲,一家人经过三五天在网上详尽的搜索,对比各方面的数据和条件,仔细的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了一家名字叫国际皇后中学的私立高中。然后,在张楚协助下,又由CQMANISS出面,联系了一家离国际皇后中学较近的寄宿家庭(Homestay)【1】,并让那个寄宿家庭未来的房东柏莉.苏珊娜.(Burnie Suzanne)女士出具了一份寄宿服务协议,协议中,甲方为寄宿家庭房东柏莉.苏珊娜,乙方为未成年学生家长郑雅笠的父亲。

在这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郑雅笠父亲到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官网介绍的一个加拿大留学网下载了一份申请表,认真填写完毕。至此,在郑雅笠向多伦多的国际皇后中学递交了申请表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收到了对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实际上,在选择加拿大念中学时,郑雅笠也可以进入公立中学念书,当然,也可以选择到美国念书。之所以选择到加拿大年私立高中,因为他们经过了解后知道:加拿大高中分为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两者在开学时间、课程设计、师生比例、住宿环境、升学率、学费高低等方面有所不同。加拿大的公立高中规模大、课程设置齐备。但由于公立高中学生多为本地人,置身其中更有利于留学生融入加拿大本地社会,更加融入西方文化,但在录取时,公立教育局需要优先满足加拿大本国学生的入读,因此经常会出现国际学生提前一至两年排队等待录取名额的机会。

加拿大公立高中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从学生日常的生活能力教起并配合实践。如:家政课教学生学会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的使用和维护、如何经营管理小卖部等,学校配置专用的设施以供学生实践。 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协调能力。加拿大公立高中原则上可由学生自己申请。很重要的一点是,加拿大没有统一高考,高中毕业后可升加拿大和美国名校。这是加拿大高中升学的一大优势,更是不少国内人士去加拿大读高中的初衷。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了高考这样的一个大麻烦,的确是让很多学生心中有所释放。可是没有高考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压力,GPA分数确实至关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每次的高中成绩都很厉害,才能够获得大学的录取资格。加拿大大学录取=高中毕业文凭+高中平均分。就是说,虽然加拿大高中生升入大学不需要参加高考,但是却需要申请人提高高中毕业文凭,以及高中阶段相应的平均分数。加拿大高中的教学质量非常高,大学升学率通常可以高达8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学生们不犯低级错误,那么都是有望进入大学的。

加拿大的高中平均分是些什么呢?郑雅笠父母在一些留学网上搜索的结果如下:

 

     一、18个必修学分的课程包括英文/第二语文法语/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电脑技术等科)/加拿大历史/加拿大地理/艺术/卫生体育/公民教育和职业导训/第三语言(华语可算第三语言占一个学分)/社会科学人文/加拿大世界研究/商业研究等。

  二、12个选修学分是为了学生上大学、学院选定今后的事业方向,学生可以从学校提供的一系列课程中,按照自己的个人兴趣进行选择。十至十二年级的学生,如果证明自己有专门的知识技能,可以不用修课自动获得4个选修学分,但每个学科领域不能超过2个学分。

  三、加拿大高中毕业生必须完成40个小时的社区义工的工作。此项措施是观察学生是否能融入社会,具有独立的能力。并且也做为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相对于加拿大的公立高中,加拿大的私立高中,则主要提供高中课程,学生毕业后成绩合格颁发高中毕业文凭。它与加拿大的公立高中相比较,服务更专业、更全面,但是学费也相对较高,针对那些高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校还提供预科课程,待成绩合格后可以直接申请加拿大的大学。加拿大私立高中一年的学费在2万加元左右,不同学校有各自的学费标准。具体学费的多少,还要看学生所选的学校。加拿大高中公立学校一般分为学期制和学年制两种,学期制一般是2月和9月开学,学年制一般一年只有9月一次开学。加拿大私立高中的开课日期相对灵活,语言课一般每年都有很多次。关于课程设置方面,加拿大公立高中的课程设置相对完整,既包括高中毕业所必须学习的专业课,也包括了大量寓教于乐的选修课,这样孩子可以明显感觉到与国内高中的填鸭式教育体制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正因为这些,也造成了公立高中的进度相对缓慢,课程设置不灵活。而加拿大私立高中关注的重点是怎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修完高中毕业所必须的学分,节省出时间和精力提前预修一些本科课程,从而将来能够申请到一个好大学。另外,一些不错的私立高中与加拿大很多名校之间都有保送协议,比起其他高中的毕业生在申请时肯定是有绝对优势的。

加拿大公立高中由于大部分都是当地走读生,因此学校一般都没有宿舍,学生只能住在寄宿家庭,这对于国内的家长而言是很难放心的。对于国际留学生而言,此点基本上是很致命的问题。而加拿大私立高中大多可以住校,并且有的学校是要强制住校的,平时孩子如果要出去,是必须得到国内家长的授权才可以的,而且晚上也会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孩子必须几点之前回校,平时也会做中餐给孩子吃,最重要的是,孩子在那边的一举一动,包括平时考勤、考试成绩,学校都会给家长们汇报。这样对于国内的家长而言,无疑是再好不过了。更为灵活的是,国际留学生不愿意住校的,也可以在和私立高中相关的寄宿家庭居住,在那里,还有寄宿家庭的房东担任国际留学生的监护人,负责监护学生的饮食起居,以及对于学生在私立高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作为监护人,和学校方面沟通,甚至和学生家长沟通处理等等问题。显然,这些公立学校不具备的条件,是郑雅笠选择加拿大私立高中的原因。

郑雅笠和爸妈商量后,之所以没有选择到美国,是因为到美国私立高中念书,一方面需要严格的语言成绩,更需要学生亲自到美国面试,而且,往往还经常需要多次面试,这需要昂贵的费用,郑雅笠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和高级研究员,工资虽然也很可观,但是,毕竟是靠工资吃饭的人,而不是高官和做生意的人,基本无法出那么多的钱去应付儿子到美国的面试。

郑雅笠忙乎他的事情时,其他的几个同学也在忙于出国的事情,到美国的,除了英语成绩外,还要飞到到美国去,到申请的高中去参加面试。有些人一次面试不行,还要准备第二次,第三次。相当一部分英语成绩不好的,还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就退学进了北京的一些国际学校,国际学校说到底就是出国预备学校,里边的课程设置,和国内公立中学差别很大,因此,学生一旦进去之后,几乎就无法再回到公立学校了。因为,很多小学就上国际学校的学生,甚至不会写中文。国际学校是全英文教育。很多学生刚进国际学校时,上课根本就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写,只有随身带着电子字典。但是,一般情况下,半年到一年后,听说读写,慢慢就都会熟练起来了。

郑雅笠在初中一年级的同学韩阳和郝瑶都是从中关村一所国际学校出来的,他们告诉郑雅笠,在那样的学校里,一切都是为了出国,进入那个学校,为了应付那样的出国之前的标准化训练,考试费和申请费,每个家长的投入,都起码在30万到40万之间。在那样的学校里,弥漫着同学们青春期的彷徨,和出国流水线上的奋斗、挣扎和苦闷。郝瑶说,她母亲要求学校老师写下她每一天详细到每小时在干什么的行为报告。学校有专门的督导教师,督导教师的工作,就是督导那些感觉到不堪重负的学生尽量放松地学习,去看书,做听力,然后再上课,做作业。学校的教学进度超快,学生普遍感觉到压力山大。郝瑶和韩阳告诉郑雅笠,他们一些国际学校的同学在压力下接近崩溃。有的女生学到断经!面对巨量的作业,曾经有男同学在教室里把铅笔折断,嚎啕大哭,对老师说坚持不下去了,死活想放弃学习。

多年后,郑雅笠的脑子里,总是经常浮现起他和几个出国的同学,在北京全聚德王府井店吃烤鸭时豪气干云热热闹闹的场面;以及那年夏天,从学校后门出去,在玉渊潭公园东北边靠近永定河的河边,他们将自己用纸折叠的帆船一艘艘放进河水里,看着那些写着自己名字的纸帆船顺水漂向远处的情景。他记得,那几艘纸帆船上写的名字是:

郑雅笠——“福尔摩斯号”战舰、田浩宇——“沙漠鸵鸟”号风帆、韩阳——“猪八戒”的耳朵飞、郝瑶——“山妞”喇叭花号、扈文仲——“烧饼”粮草三桅帆。

孩子们心中自由的风帆,随着那些在狭窄的永定河河床中浑浊咆哮的河水里颠簸着的纸船,向南流出北京,流过天津,流过海河,流入渤海,再向东流过渤海海峡进入黄海,进入西太平洋,流过太平洋流到太平洋东岸流进美国、加拿大……

郑雅笠和这几个同学,在初三毕业后的两个月之内,前前后后都去到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出国后,一开始,他们还时断时续地保持着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业的繁忙,渐渐地联系也荒疏了。但是,在郑雅笠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那些顺着夏日永定河河水向远处漂流而去的纸帆船,想象着那些在浑浊的河水里颠簸着的、似乎是注定了会沉没的纸帆船的命运……

 

  注:
【1】寄宿家庭(又译作家庭生活体验,英语:Homestay、Home stay、Hostfamily)是游客或留学生在国外旅行或游学时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向当地的家庭租用一个房间,既能学习当地的生活方式,又可以增进语言能力。虽然寄宿家庭遍及世界各地,但有些国家更鼓励寄宿家庭能以此作为旅游产业的发展途径 。1932年,美国的Donald Watt博士创立了“国际生活体验协会”(the Experiment in International Living),为现今寄宿家庭的先驱。在台湾通常将民宿译作homestay,但事实上以日本的民宿来说,是被音译为Minshuku,欧美的Bed and breakfast与民宿相似。它们都是旅馆的一种经营型式,仍以旅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停留时间通常较短。相反地,传统的寄宿家庭(homestay)大多属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多是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停留的时间通常较久,藉以深入体验当地的生活、学习当地的语言。

 

此条目发表在无根世代(上集)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