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世代(上集)Rootless Era (27)

   第十三章    西方文化负面影响【1】

 

那段时间,西方媒体关于西方人对念大学失去信心,和西方社会灰色地带公开出售假文凭的也有一些报道文章,类似的信息,在西方自由社会本不足为奇,但是,对于中国那样新闻报道比较单一的社会,这些信息却对中国留学生有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下边,兹原文引述这几篇报到,便可以比较真实及客观地看到,中国近些年的出国留学生,尤其是那些心智和身体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所谓“小留学生”们,他们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真正的“自由世界”里。这原封不动的几篇报道文章,客观而言,对于每一个在海外留学中正处于逆水行舟,内心摇摆于前进还是后退的,即将成年或刚成年的十七八岁的孩子而言,他们中意志力稍微薄弱一点者,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是不难想象的。

 

      读大学无用? 美国人对大学渐失信心

《美国华盛顿信息网》  2011年4月6日

  华尔街日报与国家播公司的一项新民调显示,美国人对大学学位价值正在失去信心,大多数年轻成人、男性和农村居民说,不值得花钱上大学。

  调查结果反映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怀疑态度比四年前增加,并突显出性别、教育、区域和政党方面的意见,分歧日益扩大,并同时对大学带来政治影响。在学费经过几十年的急速上涨后,各大学已在公众压力下控制开支和调整课程。

  总体而言,有49%美国人认为获得四年制学位,会找到好工作及终身都会有较高收入,而47%持相反意见。这项民调在去年8月5日至9日进行,与四年前的相同民调比较,贊成和反对的相差率从13%缩小至2%。

  相反,大学生毕业生的意见与四年前几乎相同,63%学生认为花钱读大学是值得的,而31%不同意。

  几个组别的受访者有重大转变,虽然很大比率的女性对四年制学位仍有信心,但男性的看法已明显改变;四年前,在男性受访者多出12%认为读大学有用,但如今却是多出10%认为读大学无用。

   ………………

 

毕业收入被技工甩出9条街 英25%大学生后悔上大学

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3月16日

  21岁的马库斯.布坎南开着奔驰车,坐游轮沿西班牙海岸度假,衣柜里都是崭新的服饰,更让同龄人艳羡的是,他几个月后就要买房。

  22岁的阿什莉.沃不光没钱度假,连给车加油的钱都没有,甚至连外卖披萨都叫不起,房租都得父母帮她付。

  这两个生活境遇迥异的年轻人,到底谁上了大学?

  《每日邮报》报道称,在英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迷信”不已,人们也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至少那些在9月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是这么认为的。可是,困顿潦倒的阿什莉才是那个念了大学的人。

  最新调查

  英国四分之一大学生后悔上大学。考职校的学生增长一倍。

  像阿什莉一样,大学毕业后做了酒吧女招待,赚着7.5英镑的时薪,还负债多达3.1万英镑的人,在英国比比皆是。而没上大学的电工马库斯,21岁就已经年入2.7万英镑——这差不多是阿什莉和她的大学同窗们,可能得花一辈子还的学生贷款。

  看着阿什莉和马库斯的境况,人们不禁想问,大学生和蓝领技工之间,到底谁的生活比较好?他们俩的境遇并不是个例。这正反映了英国当下大学生和技工的收入鸿沟,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生逆差。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份最新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英国大学毕业生做的是中低收入的工作,四分之一都后悔上了大学。而技术工人的缺乏,让如今的他们收入不菲。在英国,电工的年收入甚至可以高达15.6万英镑。要知道,中级医生才拿2.3万年薪,而且工作时间长,还得倒夜班。

……………………

北美假学位黑色产业链:打个电话就成博士”! 

《波士顿时报》2011年3月9日

 

  在社会日益进步,高级人才越发受到欢迎的今天,关于学位证书的灰色交易便产生了。据报道,假学位交易已形成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链,只是其规模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还不被多数人所知。  
  据The New Indian Express昨日新闻报道,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近日的一篇调查报道就揭露了这样的内幕:美国每年新发放的博士学位中,有半数是假的。经过数月的调查,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在网上共揭露了100多所假学校和假认证机构,并核实了800多名购买假学位的加拿大人。
  在这些购买假学位的加拿大人里,有医疗、工程、教育、咨询、计算机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谁也没想到,医疗、教育、工程这些与加拿大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里,竟有不少以次充好、拿着假学历的“专业人员”。
  “要知道,这只是一次调查行动而已。” 前FBI探员艾伦·埃泽尔调查假学位数十年,他指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公司的所有‘学校’在整个加拿大卖出了多少这样的假学位。”

…………

在加拿大《CBC新闻》【2】网站上,只要在搜索画框内输入“电话学位”(phoney degrees)字样,就可以看见好多篇关于假学位被发现后的新闻报道。下边,是2011年5月之前的几篇CBC新闻记者关于假学历采访报道文章,我们不用花时间去看详细的内容报道,仅从标题及副标题,便可以知道一个大概:

 

  • “他把假学位当成武器”:冒充律师欺骗数千客户•”

‘He turned his fake degree into a weapon’: Man posing as a lawyer tricks clients out of thousands •

 “我被毁灭了”:多伦多律师在假冒法律学位后雇用欺诈者,出价10万美元

副标题:市场调查显示,数百名加拿大人拥有假学位

(’I am devastated’: Toronto lawyer out $100K after hiring fraudster with fake law degree)

——Marketplace investigation reveals hundreds of Canadians own bogus degrees

By Erica Johnson, CBC News Posted: Sep 11, 2010 5:00 AM ET Last Updated: Sep 11, 2017 5:40 AM ET

 

“我们大家都可以受到伤害”:调查显示,数百名加拿大人拥有电话学位
副标题:市场调查显示,从世界顶级学位作坊购买了三份假博士学位

  • ‘All of us can be harmed’: Investigation reveals hundreds of Canadians have phoney degrees

——Marketplace buys 3 fake PhDs from world’s leading diploma mill

By Eric Szeto, Nelisha Vellani, CBC News Posted: Sep 10, 2010 6:00 PM ET Last Updated: Sep 14, 2017 4:20 PM ET

由加拿大《CBC新闻》记者Eric Szeto, Nelisha Vellani报道,上载时间:2010  9 10下午6点。最后上载时间:2010 9 14下午4:20点

 

多伦多男子“生气”之后,获得了8,100美元的硕士学位,不需要任何考试或学术工作

Toronto man ‘angry’ after learning his $8,100 master’s degree that required no exams or academic work is fake

——Marketplace investigation reveals Kings Lake University and others are phoney schools selling fake degrees市场调查显示,国王湖大学和其他电话学校兜售虚假学位

By Trevor Dunn, CBC News Posted: Sep 14, 2010 5:00 AM ET Last Updated: Sep 15, 2010 2:29 PM ET

在加拿大《CBC新闻》网站上,还有一个直接链接的,介绍读者购买一本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别代理人艾伦·埃兹(ret’d)和约翰·贝尔博士两人合写的标题为《学位作坊》书籍的专卖网站,其网址为:http://www.degreemills.com/,打开这个网站,在其主页面上,可以看见关于如何购买、到哪里购买、以及各类别假学位的介绍,如何识别假学位等等信息。

在这个专卖网站上的主页面,其赫然开诚布公地介绍之文字如下:

 

欢迎来到互联网之家,获取关于学位坊,文凭工厂和假学术证书的最终书籍。

——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别代理人艾伦·埃兹(ret’d)和约翰·贝尔博士

感谢您来我们网站:
  • 如果你来到这里,是因为你正在寻找和购买一个假学位,我们敦促你再三思考,并避免像我们说的“把你的简历放一枚定时炸弹”那样的可怕的风险。
    •如果您来到这里是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学位作房和假证书,我们的书,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您可以在本网站上了解更多有关该书和该领域的信息(参见左侧的列表)。
         •如果你来这里买书,我们表示感谢,并乐意为您销售,但诚实要求我们告诉您,您可以在亚马逊网站(Amazon.com)上购买更少的产品。如果您从我们这里购买,我们将为您签名。如果你从当地的独立书店购买,你会付出更多的钱,但你会帮助这个垂死的品种生存下去。 谢谢。) 
     
    订购信息  
    这本书是为了:
    •任何人考虑购买(或谁正在使用)一个假学位。
    •任何可能使用假学位的人或朋友(同事,老板,名人等)确定的人(或谁想要检查人)。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企业高管担心(或者担心)假冒员工的责任。
    调查记者。
    •律师和立法者。
    •任何喜欢阅读关于聪明的骗局,欺诈和肇事者的故事的人。

 

除了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外,网站上还有关于这本书的前言及内容介绍的页面,以及如何在线上网购等信息。

在离开多伦多大学之前的两三个星期,几个念书越来越吃力的孩子就成天在一块儿抱团取暖壮胆,为自己退学寻找理由。上面的几篇新闻报道(其实还有相当数量类似的报道文章,只是上面几篇,是这一类报道中比较典型的。)文章,正好给孩子们提供了退学的理由,和应付社会外界,尤其是远隔重洋的父母亲人的方法。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肆无忌惮的演讲,以及拉里.埃里森那样靠反叛而获得巨大成功的先例,更加激起孩子们偷懒耍滑的胆量。在那样的情景中,孩子们身边又没有父母及社会的监管及规劝引导,眼前的世界,相对于在大学还要监狱里囚犯般地苦哈哈啃四年书本,那自然是轻轻松松、自由自在,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俗话说,“上坡难,下坡易”。几个孩子在相互比偷懒,比退学勇敢,比背着父母潜入社会学坏的逆反心理劲头下,便先后在一周之内办手续离开了多伦多大学。

实际上,这几个孩子,和每年进入多伦多大学前三个月到半年内被淘汰下来的相当一批孩子一样,并非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从校方来看,退学和转学的学生,在统计学上是一个占百分比的必然数字。西方的大学和中国大学不同的是,中国的大学是根据学生高考的分数衡量来进入大学,西方的大学却是根据中学成绩来录取,没有中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前那种一考定终身的可怕的高考门坎。相应的,中国学生一旦经过高考进入大学,就基本上稳当地呆在了大学里,直到四年以后本科毕业。而西方的大学却是进校门相对容易,但进入大学之后,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在大学里念书的逆水行舟过程中被淘汰。所以,郑雅笠和一些最后离开多伦多大学的学生的感觉是一样的,他们在进入大学不到三个月,就感到自己力不从心,最后不得不终止学业。

一般来说,西方的大学,每年新生入校,都有这样的一批学生败下阵来,结果就是自然而然地要么在本校转专业,转校,要么退学。这在西方社会而言纯属自然,也不是什么很丢人的事情。因为,在西方这样的开放社会,你还可以工作之后再去念书,也可以象前面的新闻报道那样,不念大学而直接去工作。事实上,在西方社会,不念大学而直接工作的人很普遍。 经历文艺复兴运动和工业革命的西方社会,在一个人对人生道路和个人世界观的看法上,是相当自由自在的。

中国自1300年前隋朝开始科举制度以来,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今天的所谓公务员选拔制度,实际上是科举制的变种,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上要出人头地,在古代就是念书考秀才进京赶考中状元;今天就是念书、考大学,然后凭文凭进入社会这样一条三段论的单通道。在西方社会,不读书不念大学,照样可以凭辛勤的劳动,获得比念大学拿高学位者更高的工资。西方社会一个人出人头地,并不一定非得是当官或者是白领阶层。护士、出租车司机、清洁工、邮递员、理发师、厨师等等服务性质和任何工种的蓝领工人,照样生活得怡然自得,为自己的工作无比骄傲自豪。多元化社会提供给人的机会很多,真可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条条道路通罗马。

而在中国,情况就很不一样,不能上大学的年轻人等于被打入社会的另册,基本上和白领阶层无缘,社会就业机会也很少,自己更觉得无颜见人,成为低人一等的底层社会人士。所以,带着中国观念出国念书的孩子,一旦被大学淘汰出来,立刻就以中国的惯性思维来看待外界对自己的眼光,也以相同的眼光看待自己,觉得不能上大学是丢人现眼的事情,未来的前途也必定是一片黑暗无光。于是,便采取对国内的父母亲人欺骗瞒哄的态度,自己也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混一天算一天。这里边,就有一些人为了蒙混和应付国内的父母和社会眼光,便在外边买大学假文凭来应付,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早年的出国留学生钱钟书那本《围城》里的“克莱登”大学,讲的是1930年代老一辈留学生中的方鸿渐混混们。而在今天的出国大潮中,这样的“克莱登”大学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完全迥异的以假乱真的高端级别!这样的灰色或黑色地带,在2000年之后的小留学生出国潮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甚至可以不用出国,直接就在中国办理,办理之后,居然还可以在中国的公证处认证为真文凭,就是被中国相关新闻单位报到的所谓“假文凭真认证。”

这些小留学生和以往整个20世纪1949年之前,以及1990年到2000年之间的留学生根本不同的是,小留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生理及心理都还没有成熟之前出的国,所以,其后患自然无穷无尽,千奇百怪。

知识不等于智慧,学富五车不等于聪明,所以,西方人很讲究书本上的智慧应该和街头智慧相结合,英文就是Street Smarts, Book Smarts, Or Both?   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有一句简单的名言,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你怎么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How much can you know about yourself if you’ve never been in a fight?” )那么。书本智慧和街头智慧两者之间,哪一样是根本核心呢?显然,街头智慧是一个人通过个人努力学习的东西,而书籍智能主要来自讲座或教科书。大学学位可能有助于一个人打开通向工作的大门,但是街头智慧,却能够让你在走进那扇门后,更好地取得成功。为了识别人生道路上的机会或陷阱,重要的是拥有两种类型的智能。失败乃成功之母,真正学到东西的唯一方法就是犯错误和失败。但是,一个人不可能通过阅读教科书中的内容或听讲座来失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很多时候,光有书本上的知识是无用的,就是中国那句老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 !

事实上,在历史上有相当多的艺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等领域那些出类拔萃的超级天才人物,他们并不满足和受限于大学学业等级递增的规则,他们的个人档案里记载着退学、肄业等等事实,但却并不妨碍他们在世界上在各个领域,领导着众多的博士和学者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西方社会往往更加自由开放,机会丛生,因此才会产生类似于比尔盖茨和甲骨文总裁拉里.埃里森一类的超级天才人物。他们的退学和肄业是主动的,因为他们的社会给他们更多的目标和方向。但是,郑雅笠一类的中国小留学生在退学后,却受制于中国传统教育文化背景的影响,认为自己没有了前途,更遭受社会歧视,于是,心里拖欠和存在着巨大阴影。

 

注:
【1】因为是虚构小说,本章节所引用新闻,均把新闻报道时间设定在2010年或2011年。
【2】《CBC新闻》(CBC News)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负责新闻采集和制作公司英语业务新闻节目的部门,即CBC电视台,CBC电台,CBC新闻网络和CBC.ca.解释源自《维基百科》。
此条目发表在无根世代(上集)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