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诗歌精品赏析17——诗及赏析:15山鬼的歌声

(15)山鬼的歌声     

——听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

  1999年秋 加拿大多伦多

 

山鬼的歌声

黎明时分田野的女歌声

是山鬼的歌声

是山鬼下山来的歌声

她拥抱黑夜

她拥抱最黑暗最黑暗的黑夜

她用她的裸身

她用她的最光亮晶莹的的裸身

她拥抱黑夜

她拥抱最黑暗最黑暗的黑夜

不是人拥抱

是山鬼

人间没有山鬼

 

山鬼的歌声

黎明时分田野的女歌声

她歌颂田野

她在天亮前歌唱

她为行夜路的人歌唱

她知道

她知道行夜路的人

无论是农夫、工匠

还是流浪汉、行窃者

都是人间

最最受苦受难的可怜人

他们进了坟里

他们进了天国

都是她的最好最好的兄弟姊妹

 

黎明时分田野的女歌声

是山鬼的歌声

黎明之后

就是阳光下

丑恶的

人间

(原载川沙诗选集《春夜集》)

 

  Mountain Ghost Sings

 

The mountain ghost sings.

A female voice across the field at dawn,

The mountain ghost sings.

She sings on her way down the hill,

She embraces the night,

She embraces the darkest of all nights,

With her naked body

With her purest naked body

She hugs the night,

She hugs the darkest of all nights,

A human being never hugs

the way a mountain ghost hugs.

In the human world there is no mountain ghost.

The mountain ghost is singing,

A female voice across the fields at dawn.

She sings of the land,

She sings before daybreak.

She sings for the people who walk at night,

She knows them well —

A farmer, an artisan,

A tramp, or a thief,

The most miserable of all

In the human world.

They enter the graves,

They enter heaven,

Yet they remain her closest brothers and sisters.

The dawn hears the female voice,

A mountain ghost’s song.

After daybreak,

Under the sun,

Will be the evil and ugly

Human world.

 

 

             [15-1]歌声和情感的绝妙融合  

——《山鬼的歌声》赏析

胡孝根

川沙的大量诗作取材于中国古典诗歌和历史掌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川沙也积极引导读者穿越历史的时空,感悟人生的艰辛。《山鬼的歌声》就是其中一首杰出诗篇。该诗塑造的“山鬼”形象直接来源于屈原《九歌》中的第九首诗《山鬼》。屈原在《山鬼》中细腻刻画了山鬼与其爱人约会前后的感情变化过程,并展现了她美好善良的心灵。川沙则在他的作品中进一步凸显山鬼美好善良的品质,将其视为美丽善良的女神化身。这首诗运用了排比、反复、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形成了节奏轻快稳促的情感传达模式,加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这首诗叙述的时间线索清晰明快,分别采用“黎明时分”、“天亮前”、“黎明之后”这三个时间点来谋篇布局,显得极其自然亲切;与此相应的是,这首诗情感脉络也很分明,以“歌声”的变化来烘托、渲染山鬼情感变化。歌声本来就是表达情感的最自然最有效的形式。诗人正是利用了这一有效形式,借歌声而传情,把山鬼的欢快、凄婉和悲愤的情感通过她动人的歌声传达出来。

全诗共分三节。第一节诗人主要从三个角度描绘了山鬼的美好形象。首先,诗人描绘了山鬼的歌声的美妙。“黎明时分田野的女歌声∕是山鬼的歌声∕是山鬼下山来的歌声”。在这里,诗人仿佛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图画:一位美丽的女子在黎明时分唱着歌从山上走下来。这个歌声不是人间的歌声,而是山鬼采撷山之精气创成的天籁之音,山鬼要把这美丽的歌声献给人间;其次,诗人描写了山鬼这样一位山林之神的自然女儿的美好形象。“她用她的裸身∕她用她的最光亮晶莹的裸身”。诗人突出了山鬼纯然天成、不带一点尘世杂质的自然美,她是那么的圣洁和晶莹,不由不引起诗人的热爱和赞美;再次,诗人又描绘了山鬼内心的美好。其实,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山鬼是唱着歌来到人间的,山鬼是裸着身来到人间的,她要把最美好的自然禀赋献给人间,从而,诗人就把她内心的美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这样,诗人用高度精炼的语言为我们勾勒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使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她不仅歌声美妙,也不仅形体美丽,而且心灵纯洁晶莹剔透。

第二节写山鬼天亮前下山时与行夜路的人相遇时的场景,进一步描绘山鬼美丽善良的心灵。由第一节“黎明时分”转到第二节“天亮前”,诗人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逝去,山鬼一步步从山上走下来,更加接近人间。首先进入她的视野和心灵的是“行夜路的人”。“行夜路的人”处于社会底层,从事着最辛劳的职业,过着悲惨的生活,最值得同情。诗人写道:“她知道行夜路的人∕无论是农夫、工匠∕还是流浪汉、行窃者∕都是人间∕最最受苦受难的可怜人。”山鬼由同情而生怜爱之心,山鬼的善良品格进一步得以彰显。诗人写道:“他们进了∕他们进了天国∕都是她的最好最好的兄弟姊妹。”山鬼对“行夜路的人”不是怀着一般的同情心,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兄弟姊妹,对他们情同手足。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之情更加宝贵,也更加展现了山鬼的善良品质。同时,诗人还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山鬼的生活境遇。山鬼其实就是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得天帝正式册封,不能列在正神之列,故以山鬼相称。她的地位也是远不能和正神相提并论的。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和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心心相通,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们、同情他们、热爱他们,山鬼的形象也更加丰富动人。

诗歌进入第三节,诗人写黎明之后山鬼对人间罪恶的彻底认识,怨愤之情油然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黎明之前进入黎明之后,山鬼对人间真相的认识更加深刻。黎明前和黎明后,山鬼所见形成强烈反差,而这种反差也影响着山鬼情感的变化。山鬼的情感经历了由首节的欢快,过渡到第二节的凄婉,再到末节的悲愤,而其情感的变化恰是建立在她对人间认识的逐步加深基础上的。诗歌的结尾写道,“黎明之后∕就是阳光下∕丑恶的∕人间”,让人震撼。而我们把这一句和第一节诗人对山鬼裸身的描绘相对照,我们就更加能感受到山鬼的美丽与人间的丑恶的巨大反差。当美丽与丑恶遭遇时,这是一个问题!诗人仿佛在逼迫我们思考。

 

[15-2] 抚慰众生的歌声

刘云芬

中国古代 “鬼”的形象中,有青面獠牙、恐怖暴虐的厉鬼,也有温柔多情、妖媚惑人的女鬼,前一种多出现于民间神话故事里,传达着对神秘未知世界的一种警惧和敬意,后一种多见于《聊斋志异》等文人的笔记小说中,成全了落魄书生的幻想。而川沙笔下的“山鬼”却全然不同于这两种鬼的形象。

很明显,“山鬼”的意象是整首诗的精华。从山上下来,唱着歌,在黎明前的田野里游荡,“山鬼”一出现就是个女性歌唱者的形象。同样不属于人间,同样有魔力的歌声,“山鬼”很容易让人想到,茫茫大海里,坐在礁石上,以歌声诱惑来往船只倾覆,引诱船员死亡的海妖塞壬。在另一首名为《夜歌》的诗里,诗人曾明确的将“山鬼”和会唱歌的人鱼做了一种联系:“飘在海上/ 跟人鱼/ 唱到/ 深海/歌/唱/唱/唱……/夜歌升起的时候/在春天/在夜的山野/撵着山鬼的脚踵”“山鬼”的歌者形象因此很像是“会唱歌的海妖”的一种创造性借用。但塞壬是邪恶的挑逗的,她恶作剧似的以诱人死亡为乐,而赤裸的山鬼却像是一位隐居在奥林皮斯山上的希腊女神,纯洁善良、温柔动人。

不仅是个歌者,山鬼还是一个黑夜的颂扬者,她以“最光亮晶莹的裸身”拥抱“最黑暗最黑暗的黑夜”。新奇的是,在诗人笔下,以黎明为界,黑夜是截然不同于“黎明之后阳光下的丑恶人间”的一个纯净、美好的世界,“山鬼”对黑夜毫无保留、全心投入的拥抱,很难说不是对美好世界的热爱和追求,所以,“山鬼”其实是美好世界的歌颂者。在此诗的第二段, “山鬼”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丰富。山鬼歌颂田野,田野是一切希望孕育之地,山鬼对田野的歌颂,即是对一切劳动者和希望的赞美。山鬼还为“行夜路的人”歌唱,为“农夫、工匠、流浪汉、行窃者”等“人间最最受苦受难的可怜人”歌唱,在这里,山鬼不再仅是个温柔的歌者,只会对美好事物抽象赞美,而更象是圣母玛利亚,以博爱无私的歌声,安慰世间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但她并不高高在上,施舍怜悯和慈爱,她同情、怜悯一切“行夜路的人”,一切在人世间承受苦难的人 “都是她的最好最好的兄弟姊妹”。这一切都充满了人文主义博爱、平等的思想。另外,一切受难者都会“进了天国”,会有天国的荣耀补偿他们今世苦难,更是直接体现了基督教对苦难的看法。总之,新颖、奇异的“山鬼”意象是对中国传统鬼怪形象的一次大胆的颠覆和创新。

“山鬼”有母性的慈爱和博大的胸怀,却以一种饱含平等之爱的歌声抚慰受难者心灵。她是个如此美好的歌者,怪不得诗人说“人间没有山鬼”。但是人间却不能没有山鬼,不能没有山鬼那样的歌声,因为如果阳光下的人间真是“丑恶的人间”,人世间太多受苦受难的心灵,需要爱和怜悯抚慰,也有太多丑恶和污秽的事情,需要美好歌声的洗礼,太多阴暗无望的生命需要山鬼的歌声将他们内心的希望点燃。诗人用了很多句中句末的重复,使整首诗有一种特别舒缓悠长、宁静宽容的感觉,与山鬼回荡在天地间的平和圣洁、抚慰众生歌声恰好形成奇妙的互文性的效果。让人分不清这是诗人之诗还是山鬼之歌,兼或诗人之诗就是山鬼之歌,因为同样怀抱对万物有着深厚之爱,谁能说山鬼不是诗人的化身呢?

丑恶的人间更需要山鬼,更需要山鬼的歌声。而在这个世界上,诗人都承担着这样的责任,愿每个诗人都成为山鬼,为人间多献上一点山鬼之歌!

此条目发表在川沙诗歌精品赏析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