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诗歌精品赏析23——诗及赏析:21不知道

(21)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玻璃缸里的鱼儿一次次撞在透明的壁上

它们要干什么?

它们是我们祖先的祖先

却那么的傻

一次次撞的头破血流

我们却把祖先奉若神明

不知道

祖先是怎样理解我们

 

不知道

不知道冬日河滩卵石堆上

那只残破的瓦油壶

是从上游什么地方怎样漂来这儿?

是在什么年代,什么样的茅屋里

照亮了一张什么样的脸庞?

不知道

如果可能

那张脸庞上的眼睛将怎样面对我的眼睛

 

不知道

不知道冬日河岸的沙滩上

那些宿命的脚印

都是谁的脚印

他们从哪儿来,又走向哪儿?

是快乐,还是呻吟?

不知道

那些脚印下又层层踩着谁的脚印

 

不知道

不知道一个寒冷的冬夜

当我在襁褓里嚎哭踢蹬时

爷爷奶奶们拥到我的床前

拉开流着眼泪的母亲和奶姆

咬牙切齿地轮流卡住我的脖子

直卡得我眼珠子都快鼓了出来

屎尿撒了一床

不知道

看着我那副濒死的模样

为什么却捏着胡子跺着裹脚笑得更欢

 

(原载川沙诗选集《拖着影子的人群》)

 

 21)     I Don’t Know

 

I have never known

Why the fish in the jar keep hitting the glass wall

What are they doing?

Foolish as it is

They are like our ancestors

Who kept on hitting until their heads bled

And we look up to them

As god, without knowing

How they would turn to see us

 

I have never known

Where upstream the broken oil jar came from

Lying on the wintry pebbles

Beside the river

It once light up a face, but whose

In a shabby hut, but where

Do I know if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eyes in the face

Would turn to fix upon mine?

 

I have never known

To whom these footprints belong

On the sandy beach under the winter sun

The footprints of fate

Where did them come from, and where are they heading?

With joy, or with a groan

And nor have I known

If the mark beneath these footprints belongs to anybody

 

I have never known

How my grandparents came to my bed

In the depth of a cold winter night

When I was crying a baby’s cry and kicking

They dragged away tearful Mother and Aunt

And grasped my neck by turn

Until my eyes nearly popped out

And I wetted the bed

Neither would I know

Why they were overjoyed to see me

On the verge of death

 

(First published in The Shadowy Crowds)

 

                     [21]神秘而晦暗的世界

奚颖瑞

与诗人众多以思乡、爱情为主题的诗篇相比,这首诗的主题略显独特。全诗共分四节,均以标题“不知道”为开头,以此传达的首先是诗人在面对自然和人世时心底所涌现的一种本能的惊奇和困惑,其次是在思考和探索之后答案仍未能显明而导致的更深的茫然,由此所展示的是一个并非如科学所描绘的那般精确的世界,而是一个在迷雾中显露一些同时隐藏一些的神秘而晦暗世界。

第一节,首先是玻璃缸里“一次次撞在透明的壁上”的鱼儿引起了作者如孩童般天真的好奇:“它们要干什么?”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那时的一切尚还透着新鲜和神秘。只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世界才逐渐地“去魅化”,变得如此的确定和熟悉,使得许多人开始习惯于熟视无睹,逐渐遮蔽了探索的眼睛和发问的心灵。可一旦重新拾起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时,则问题依旧,而茫然甚至更深:“它们是我们祖先的祖先/却那么的傻/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我们却把祖先奉若神明” 。

“祖先的祖先”–诗人通过一种略带戏谑的口吻来重新描述鱼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行为进行了比较,从而引发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人类的行为是否要比傻乎乎的鱼儿更为明智?如果有一种比人类更为高级的生物从神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所作所为,它们会有何反应?它们眼中的人会不会就如我们眼中的鱼呢?会不会因为人类的愚昧而发笑呢?在本节的最后诗人发出了类似的疑问:“不知道/祖先是怎样理解我们”

第二节,引发诗人思考的是“冬日河滩卵石堆上/那只残破的瓦油壶”。两行诗句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构造出了一个略带迷蒙的情境。冬日,一个万物都在沉寂、整个世界都往内敛的季节,也是人的心灵比身体更为活跃,或者说更适合思考的季节。一位独行者沿着河岸踩着哗哗的卵石堆,突然前方一只残破的瓦油壶映入他的眼帘,他上前蹲下身子,仔细地端详并陷入了沉思:它“是从上游什么地方怎样漂来这儿?/是在什么年代,什么样的茅屋里/照亮了一张什么样的脸庞?”

在瓦油壶的斑斑锈迹和残破身躯中,包含着多少已经遁入历史、可能永远也不再为人所知、或惊心动魄或平淡无奇的故事,这使得它散发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这种气息由于人们习惯于以工具性的眼光来打量周围的事物而不被察觉。由于这只瓦油壶,“我”和另一位不知名姓、身份的人超越了时空的跨度,彼此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联系。卡尔维诺在《帕洛马尔》中曾经描述过类似的情形。主人公在东方的某个国家旅游时买了一双布鞋,后来才发现两只布鞋并不配对,一大一小。他马上就浮想起了一幅画面:在另一片大陆上,正有一个人穿着一双大小不一样的鞋在跛行。他把他们俩之间的关系称为互补关系,并认为这种关系要比大部分人际关系明确而具体得多。不过对于和瓦油壶主人之间的奇妙联系,诗人流露出来的更多还是好奇和遐想,或许也夹杂着些许的趣意:“不知道/如果可能/那张脸庞上的眼睛将怎样面对我的眼睛”

第三节所构造的整体情境与第二节非常类似,同样是在“冬日河岸的沙滩上”,但是引起诗人注意的换成了“那些宿命的脚印”。诗人的着眼点从第二节某个特定的人转向了一群人、许多人甚至是历史上的所有人,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里演绎着各自的或喜或悲、或平行或交叉的、独一无二的故事,这些故事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脚印”,“脚印”踩着“脚印”,形成了人类的历史。这些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脚印”绝大多数都已失去而无法找回,这使得人类的历史绝不像历史书上所勾勒的那样条理清晰,它的来龙去脉要远为混沌的多,从而引发了诗人的追问:“他们从哪儿来,又走向哪儿?/是快乐,还是呻吟?/不知道/那些脚印下面又层层踩着谁的脚印”

整首诗中,要数第四节所营造的情境最为奇特,主题也与前三节稍有出入。诗人勾画了一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画面: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尚在襁褓里的“我”被爷爷奶奶“咬牙切齿地轮流卡住我的脖子/直卡得我眼珠子都快鼓了出来/屎尿撒了一床”。显然,“爷爷奶奶”有其象征含义,象征着诗人心目中的某些顽固而专制的传统势力,仇视、扼杀新生力量,并以此为乐:“不知道/看着我那副濒死的模样/为什么却捏着胡子跺着裹脚笑得更欢”

从这里的“不知道”中所透露的不再是诗人在沉思人类的行为、历史或人与人之间的奇妙关系时的惘然,而是诗人对这种扼杀新生力量之行径的不理解、愤怒和反抗。

 

此条目发表在川沙诗歌精品赏析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