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诗歌精品赏析51——诗及赏析:49夕阳西下的时候

(49)夕阳西下的时候

 

夕阳西下的时候,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思乡

夕阳的金光射向东方

树影的方向

就是东方

大地那边光亮的地方

就是东方

东方

就是我的故乡

夕阳西下的时候,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思乡

 

夕阳西下的时候,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悲伤

金光的夕阳就要西下

夕阳的金光就是

我母亲的目光

夕阳的金光就要熄灭

母亲

就要留下我孤独地走向黑夜

夕阳西下的时候,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悲伤

 

 Sunset 

 

The sun is setting —

the moment I begin

to feel homesick.

The golden light shines to the east.

East, where trees

point their shadows.

East, the brightest part

of the earth.

East, my home.

The sun is setting —

the moment I begin

to feel homesick.

The sun is setting —

the moment I begin

to feel sad.

It sets off rays,

rays of gold

that glint in mother’s eyes.

When the light dies out,

mother will leave me behind

for her lonely walk into the night.

The sun is setting —

the moment I begin

to feel sad.

 

                 [49-1]一曲标准奏鸣曲式谱写的交响乐

罗 索

伟大的“交响乐之父”海顿(Joseph Haydn)曾经说过,曲调是音乐的魅力,而最难于创造的也就是曲调,只有天才才能创造一段优美的旋律。著名音乐史家、美国NBC广播公司“空中交响乐”节目主持人理查德·A·列奥纳多(Richard Anthony Leonard)在《音乐之流》(The Stream of Music)一书中对此高度评价道,“这是一段应该用红色油彩写到现在所有音乐学校墙壁上的名言”。

笔者认为,将这段话稍作修改,完全值得每一位现代诗歌–尤其是现代自由体汉语诗歌创作者借鉴:旋律感是诗歌的魅力,而最难于创造的也就是旋律感,只有天才诗人才能创造一段优美的诗的旋律。因为对于现代汉语诗坛而言,海顿的话其实正刺中了一个“软肋”:普遍缺乏旋律性和音乐感。更有甚者,不仅毫无节奏感和音乐美可言,简直就是将散文段落打上空格键和回车键,分行了事,构成的所谓“诗篇”惨不忍睹。

“任何一首诗歌都有它的内在的旋律。”诗人川沙曾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笔者以为,这句话应当是基于他多年来诗歌创作的有感而发。在他的诗作《夕阳西下的时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番以旋律为诗的探索。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首应该谱上曲调,由芸芸众生口耳传唱的歌,或者是一曲由标准的奏鸣曲式谱写的交响乐。

全诗分上下两段,结构基本对称。这种谋篇布局,在擅长运用三段排比结构的川沙笔下并不多见,笔者仅从《粉红色的美女人》、《狼群在吼》等作品中略窥一斑。此诗初看平平无奇,一句“夕阳西下的时候”,回环往复,由“夕阳的金光”导出思乡和母亲的意象,似乎显得简单甚至有些呆板。但轻轻吟诵便会发现,这首诗胜在它通过音节与音节、诗句与诗句之间微妙起伏的节奏变化,旋律的韵味萦绕不绝,表达了一种乡村牧歌似的古典情愫。

“夕阳西下的时候,/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就开始思乡”。这是全诗的起首句和主旨句,相当于奏鸣曲式的呈示部。游子魂牵梦萦的思乡主题,开门见山,迎面扑向读者。诗人为了营造诗歌足够的意象氛围和想象空间,重复了一遍“夕阳西下的时候”。这在崇尚简练的现代诗歌创作中显得有点大胆,但却是歌曲谱写中的常见手法。通过略有变化的重复–加上了一个平声的辅助介词“当”使得语气略作停顿–那种挥之不去的乡愁,油然而生,轻轻扣击着异乡客的心灵。

接下来是整个“乐章”的展开部:“夕阳的金光射向东方/树影的方向/就是东方”。这里巧妙而自然地运用了押韵的手法,显得恰到好处:后鼻音“肮”的开口较大,语流沉稳而舒缓,就像平静的旋律之河一下子开阔了许多。作为旋律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押韵是被很多古典诗人所特别看重的要素。这个传统贯穿了整个中国古典汉语诗歌创作的始终,直到20世纪才被自由诗打破。但笔者仍然坚持认为,能够带着韵律的镣铐跳舞的诗人,决不应该被轻视为形式主义者。

“大地那边光亮的地方/就是东方/东方/就是我的故乡”。诗人想念的故乡在哪里?在东方,那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东方”意象的重复之后,他有力地喊出了“就是我的故乡”,整个“第一乐章”被推向高潮。这恰恰是一部交响乐章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着高潮的渐行渐远,乐章进入了再现部:“夕阳西下的时候,/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就开始思乡”。这是对呈示部主题的再现,诗人反复吟咏、一唱三叹,余音缭绕。类似地,由于作者采用了一样的谋篇结构,我们可以把第二段诗做同样的分析。

众所周知,海顿是奠定交响曲基本创作曲式的第一人。在他身后,开启了西方音乐史上辉煌的古典主义时代。与此前的巴洛克相比,古典主义音乐相当强调旋律感,并在浪漫主义音乐中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事实上,在“歌”、“诗”不分的古诗年代里,旋律性以及以此为主体构成的诗的音乐感,一直以来都令诗人们极为看重。川沙的这首《夕阳西下的时候》,也许就是他向古典传统的致敬吧。

 

                     [49-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杨真正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夕阳下,有一位远方的游子,惦记着故乡,思念着远方故园的母亲,追忆着他的似水年华……

一直以来,夕阳带给我的始终是一份“人约黄昏后”的忧伤情怀,一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无奈与坚定,一份“我在这头,你在那头”的淡淡的乡愁.

夕阳下,让我想起回家的鸟儿,让我念起故乡的亲人,让我忆起心中忧伤的往事……夕阳是辉煌后的没落,是黑暗前的挣扎.是弥留之际的美丽.夕阳以其自身悲惨的命运,不可避免的被蒙上了一层悲伤的阴影……

面对凄美的夕阳,无限思绪翻涌心头,使我与诗的作者产生了共鸣.当我远在异国他乡,看着夕阳落下在这头,天渐渐灰暗,然而,在那头,在夕阳残余光线照射的那头,却显的格外明亮,那是树影所指的地方,那是大地闪耀的神秘之地,那里就是孕育我,养育我的土地,那里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它的名字叫东方!东方,一个多么美妙的名字!一个多么神秘的名字!此时此刻,面对夕阳,我依稀看到黄河,那伟大的母亲河在泛红的光线的照耀下,脸上泛起了微笑的红晕,张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回归:此时此刻,面对夕阳,我仿佛屹立长城之巅,那中华民族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在泛红的光线的照耀下,依托起亿万人的希望;此时此刻,面对夕阳,我宛如来到故乡,再尝一口可口的家乡饭,再喝一瓢清澈的家乡泉,再感受一下家乡古朴的风情.而此刻的我,所站在的,是一个充满物欲,淫欲的西方世界,这是一个辉煌后即将没落的世界,一个即将迈入黑暗的社会,一个即将埋入地平线的世界,于是诗人感叹着: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思乡

夕阳的金光射向东方

树影的方向

就是东方

大地那边光亮的地方

就是东方

东方

就是我的故乡

夕阳西下的时候,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思乡

思乡的思绪不断翻涌,家乡的亲人是否安康?悲情的夕阳终究让我怀念起远在他乡的老母亲.,人生如梦,与母亲一别就是几年,常年在外的我四处漂泊,母亲的心始终系在我的心头,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从未离开过我,无论彼此的距离多么遥远,母亲永远是我最大的依靠. 一路上,是母亲陪我走着 ,用她那坚定的眼神鼓励我,督促我,护送我一直通往成功的殿堂,而如今,母亲的目光如同夕阳的金光即将渐渐熄灭,母亲要走了,她终于抵抗不了上帝的安排,即将留下我孤独的走向黑夜,没有母亲的还能那样的幸福吗?我不敢继续想,因为我害怕这一天的来临,夕阳啊!你就多停留一会吧,让我还能体验一下母亲温暖的目光.不知何时,眼眶已经湿润,夕阳,你为何总让我悲伤,于是诗人感叹着: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悲伤

金光的夕阳就要西下

夕阳的金光就是

我母亲的目光

夕阳的金光就要熄灭

母亲

就要留下我孤独地走向黑夜

夕阳西下的时候,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

我就开始悲伤。

多么动人的诗篇,多么动人的诗句,这诗人的心声不就是我们大家的心声吗?朴实的语言,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修饰,没有任何别具一格的形式,却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抒情诗.全诗整齐匀称,共分为两段,两段的格式几乎相同,全篇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诗的第一段与第二段整齐划一,主体的框架结构不变,节奏相同, 读起来朗朗上口,全诗非常押韵.

诗的第一段以“夕阳西下的时候”引出,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与环境.随后开门见山的道出“夕阳西下后”作者的思乡之情,接着是两个“就是东方”的排比,既压韵,又使诗句凸显整齐,第一段的最后重复了开头的诗句,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也起到了强调作者中心的意图.

诗的第二段同样以“夕阳西下的时候”引出,使诗的前后一体化,随后引出了作者思乡后的另一份情感,那便是对母亲即将离去的悲伤之情.该段的形式与前一段雷同,也同样在最后运用了反复,这样,就使全诗都前后照应.,秩序井然.

全诗的主题是作者在夕阳下产生的对故乡的思念,对母亲即将离去的彷徨,处处蒙着一层悲伤的色彩.那是一种无奈,一种强烈而又内敛的思念,一种对岁月不饶人的彷徨与挣扎.就我而言,虽然还没有到了黄昏,但是我能体会这份情感.远在他乡的我与家人相隔两地,不也常常会触景生情,勾出几滴风干的泪水吗?有时,多么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永远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总是如此残酷,我不得不离开母亲,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蓝天.人总是到了失去后才会珍惜,读了这首诗,我突然很想流泪,如果我没有了母亲,我还能走下去吗?母亲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却始终不懂得感激。如果一直等到母亲白发苍苍的那一天才懂得感激,那么只弄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切都太迟了,只留得一生的遗憾.

悲情的夕阳勾起我悲情的回忆,我抬起头,再看一眼东方,再看一眼母亲金子般的目光,让这一刻永恒。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下,一位远方的游子,在惦记着遥远的故乡,思念着故园的母亲,追忆着他的似水年华……

 

此条目发表在川沙诗歌精品赏析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