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义时代海外华人妇女时尚潮流

川沙   原载加拿大《北美周末》时尚闲论 2007 10 22

近闻加拿大第一家专为亚洲女性服务的时尚俱乐部“Trends Asia Club”于多伦多
成立。文章谈到该女子时尚俱乐部是北美版《时尚Trends Asia》杂志创建的读
者俱乐部。Trends Asia Club将举办“大家一起Hot Yoga”的热瑜伽活动﹐对于多
伦多的女性都免费开放。文章还谈到,时尚俱乐部成立虽然不长﹐每日都有新会
员加入﹐队伍日益壮大。该杂志的发行及时尚俱乐部的成立掀起了一阵多市华裔
的“时尚风”。
看到如上的文字,作为华人,我们倍受鼓舞,并热烈祝贺这个俱乐部的成立,
由衷希望她发扬光大。
但是,在激动和高兴之余,笔者还是喜欢冷静地分析这样的一条消息,例如,
文章里谈到:
Trends Asia Club将举办“大家一起Hot Yoga”的热瑜伽活动。我们知道,瑜伽
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
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
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发展了瑜伽体系,因为他们深信
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
体。考古学家曾在印度河流域发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画着瑜伽人
物做冥想时的形态,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见瑜伽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Yoga一字,是从印度梵语yug或yuj而来,是一个发
音,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瑜伽就是一个通过提升意识,帮助人类充
分发挥潜能的体系。瑜伽姿势运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们生理、心
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
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与天合一,他们以不同的瑜伽修炼方法融入日常生
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动作、稳定的头脑、宗教性的责任、无欲无求、
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创造。 瑜伽并非近年才在西方兴起的。早在20世纪的60、
70年代,瑜伽已被西方人接纳和认识。当时欧美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嬉皮
士文化(Hippies)。一些追求个人自由、渴望释放自我的年轻人被神秘的东
方文化深深吸引,有些甚至飘洋过海前赴印度寻求灵性的启蒙。他们接触到瑜
伽,有些做了瑜伽修行者(Yogi / Yogini),从此过着归隐的灵性生活。练习
瑜伽时,他们或会颂唱(Chanting)、念经(Mantra)。相比之下,20世纪
90年代兴起的瑜伽热比较着重人体的健美、身形和柔韧度。经过好莱坞明星如
Madonna、Christy Turlington、Oprah Winfrey等的吹棒和时髦的商业包装后,
瑜伽再一次在欧美大行其道,席卷各大小健身室,成为健美界的新宠儿。这一
股瑜伽热很快又吹回东方,形成现今一股世界性的健美浪潮。加拿大是一个多
元文化的国家,在这里,中国人学印度的瑜伽功,打高尔夫球,西方人学中国
的太极拳,到唐人街下馆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活动和生活方式,加强
和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汇合

从文章披露的信息我们知道,《时尚Trends Asia》是中国 出版企业时尚传媒
集团(Trends Media Group)与Innosolutions Inc.合作出版的时尚杂志北美
版。《时尚Trends Asia》也是在加拿大本土编辑印刷出版的的第一本专业高档

时尚杂志。里边的内容除了来自《时尚》中国的版权内容﹐也增加很多北美读
者关注的本土内容﹐致力于为北美华裔读者提供最快速最权威的时尚信息。相
关的报道还看出,杂志定位的读者群为25至45岁﹑受到良好教育﹑关注时尚的生
活在北美的华裔女性﹐杂志的口号是“摩登﹑优雅﹑开放”(Modern Elegant Open-
minded)。力求以高雅的品位﹑独特的风格﹑风趣的文字﹑新颖的设计引导潮流﹐倡
导亚裔时尚。而Trends Asia Club更是为北美关注时尚﹑追求品位﹑热爱生活的女
性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该杂志的负责人说﹐我们TA Club将为多伦多女
性提供更为丰富的时尚生活﹑更为广阔的社交圈。文章还留下俱乐部热瑜伽活动
详情、电话,email Address,并号召本地广大妇女前去参加俱乐部的活动。
在笔者看来,文章披露的信息,是要致力于引领海外华人妇女时尚的新潮流。
并且,致力于促进中国妇女走向世界。
所谓时尚,依笔者的意见,如果不是贬义理解,无外乎就是赶时髦,跟潮流或
者“喜新厌旧”而已,当然,“喜新厌旧”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唐代诗人朱庆余有一首名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
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见唐代社会也有“时尚”。

例如,一般而论,服装的跟风潮或者追求时尚,随特定的时代和地域范围不同
而变化。以一个中国人的目光而言,文革前的中国人大都以青蓝两色为主,文
革中间则是绿军装和妇女们跟风的江青服装。八十年代,笔者在中国内陆城市
生活的时候,女孩子们的服装动辄就谈到上海。到了上海,那里的女孩子们又
眉飞色舞地谈论香港服装的款式如何如何。然而,到了香港,才知道服装界真
正领导潮流的地方是在法国巴黎。

再将眼光倒推几十年看中国的旗袍的历史,辛亥革命以前,上海的民风已经在潜移默化,
妇女的服饰呈现出自由化的气象,城市妇女的服装已经向封建的服制提出了挑战。妓女、
戏子、姨太太等一批女子标新立异,她们的新颖的服装已经大胆在社会上公开亮相,旧时
种种的束缚已经开始被抛到脑后。
民国 以后,一部分领风气之先的妇女 不断改良的新式服装逐渐替代了富于封建色彩的短袄

长裙, “ 五四” 运动以后, 中国新女性在服装上的革新与解放。旗袍的变形,正是这种新思

潮的反映。旗袍 当初仅 局限于满族妇女 ,是满清女子的普通服装。它在服装的样式和色

彩风格上,都与上海城市妇女原来的装束迥异。旗袍 虽然代表 旧 女子的服装,但 上海 ,

却赋予了新的意义。 旗袍之所以能够变成时尚的流行服, 而在于具有时尚思想的人。服

装只有适合新的社会生活,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旗袍后来渐渐改短,到三十
年代已快近膝。衣袖的长短大小,也是变换不定,到三十年代时,上海妇女所穿的夏令服

装,索性没有了袖子,道学家看见了不免 摇头,以为有伤风化。茅盾长篇小说《子夜》中

写一乡下土财主到上海,见到旗袍下裸露出来的女子大腿,差一点昏了过去。 旗袍不但为

当时 中国妇女采用,并 由于它具有时代所赋予的许多优点,代表了一种新的审美理念,才

得到真正的风行。
在加拿大这样的一个多元文化背景的国度,我们可以大致纵横比较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范
围参照下的特点,例如,和宗教背景浓厚的伊斯兰教国家及印度佛教地区国家和民族比
较,甚至和基督教背景的西方国家比较,中国妇女在某些形式方面显得更加开放和少受束
缚。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有些传统文化的精髓,
例如儒雅的礼节、语言、文字、城市建筑、民间习俗,都有所断裂和损毁,而且,有些过
程还在发生和发展。

满清以降在上海滩开始盛行旗袍也好,文革时期江青的服装、《白毛女》喜儿
的红头绳、《红灯记》里铁梅的辫子、戴安娜的发型也好,莱温斯基的口红,
金庸笔下侠肝义胆、琼瑶纸上的柔情、米兰昆德拉的哲理、李宇春的男式女子
脸也好,马里奥·普佐的冷血也好,在在都在我们每天醒来的时候,感觉到这个世
界的鲜活和朝气蓬勃,因此,我们由衷地祝愿女子俱乐部兴旺发达。

 

此条目发表在文论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