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谢飞教授和川沙谈当代文艺采访提纲以及视频

Interview outline:

Beijing Film Academy Professor Xie Fei and Canadian-Chinese writer Chuansha discus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Clinging to the Soul of Art”       

—— A dialogue on art & literature between Xie Fei and Chuan Sha               

Dialogue Moderator: Guo Ran, Canada CCCTV International                _dsc7954-2

Date: 2016.09.18               

Location: Guest Room, The First China-Canad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Concordia University, Montreal, Canada                 

Television: Canada CCCTV International

坚守艺术的灵魂 ——谢飞和川沙谈当代文艺

加拿大CCCTV国际电视台 主持人:郭然

时间: 2016 9 18

地点: 加拿大蒙特利尔Concordia 大学

第一届中加国际电影节

(Canada Chin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会场

电视台:加拿大CCCTV国际电视台

摄影:何国光

摄像:尹小康

观看上面电视谈话请在: 加拿大CCCTV电视采访视频请在YouTube上搜索:

                                        “ CCCTV”之 “说东道西‘飞’来蒙城”(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81ZY5F–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J8JIF04i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EmrMto8JU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1lN_21qq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7MGuvz0J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5eQcEK7Fs

 

 

主持人:文学和影视不分家,小说和电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今天在我们电视镜头前的两位,一位是导演过多部电影,并获得过国际上多项电影节奖项的中国著名导演,前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常务副会长谢飞先生,另一位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版过多部小说,诗歌集,并有剧本被搬上舞台的加拿大著名作家川沙先生,而且,据我所知,两位一位是40后,一位是50后,又一位在国内,一位长期在海外,然而共同的特点都是终身执着于艺术,因此,我想,两位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想法和看法……

1空心人问题: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衣食无忧,但内心世界很空虚,这些现象,很多也反映到文学和影视作品中……

2技术或容器问题:一部好的电影和小说,一定有一个故事线的流动,里边有情节、对话,更能够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但是,现在很多电影或者电视,都讲究巨量资金的大制作,但是,故事则平淡无奇……电影和电视剧本身是技术或者容器,里边要装入人的故事,有机地融入今天所说的IP,就是知识产权 ……今天,我们在很多粗制滥造的电影和电视剧里,只看见了技术和容器,看见了豪华的制作,而看不见人的故事……

3关于精神支柱或信仰问题:我们具备了技术或容器,具备了巨量的资金去制作电影,但是里边的故事却平淡无奇,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中国的管仲在西方的马斯洛之前两千多年提出类似主张。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今天经济腾飞之后,文化,理想,信仰却缺失起来……

4文化粗痞化问题:

当今,汉语出现直奔”脐下三寸”现象:报刊杂志、网络、微信等等媒体上巨量充斥着什么:

逗比,屌丝,逼格,撕逼,傻逼,牛逼,尼玛,你妹,卧槽,妈蛋,小婊砸,草泥马,屎上最牛逼,吓尿了,然并卵,不须放屁……这些词汇不仅在男人嘴里经常冒出,在女性嘴里也十分顺溜的说出;不仅在网络世界闹腾得欢,而且在纸媒上也十分火爆……

5关于《谢觉哉家书》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礼义廉耻教育,很多从家书开始,《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谢飞教授最近整理出版的关于他父亲的《谢觉哉家书》,都讲传统文化。从这个意义上……

6关于此次来参展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

谢飞教授指导的关于哈金原着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盛先生的花儿》,故事讲述了家人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找来一位保姆照料他的起居,但老人却时常把保姆当成自己已经过世的妻子,故事几经波折。究竟该如何去关注当下社会备受关注的养老问题,引人深思。电影《盛先生的花儿》将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最受传媒关注女主角、最受传媒关注女配角、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四项战果收入囊中,成为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大赢家……

 

7谢飞先生,2014年明也就是前年你在英国伦敦接收BBC中文网采访时谈到,希望在中国电影是一个产业,一个娱乐行业,要靠市场和业界协会自己来管理。你呼吁中国对 体制制进行根本性改革,呼吁电影分级制,现在,关于这方面,你能谈点什么吗?

8川沙先生,文化软实力(英文:Soft Power),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第三方面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

此词汇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尔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文化显然被放在了首位。电影电视,文学、卡通等等,都是软实力……关于这方面,您长期生活在英国和加拿大,对于中国,您能谈点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9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建议……

10对于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期望……

谢飞:……

川沙:年轻一代是一个相对概念,在谢教授面前,我是年青一代,是晚辈,在现在的年轻人面前,我是长辈,之所以我盼望着要来和谢教授做一次谈话,对于我而言,是一次探索,从文学角度对一个中国电影界资深前辈进行探索,谢教授有四点是令我尊敬和钦佩的:

第一点是他宽广的文化视野,一个文化,文学、文艺大于政治的视野,例如他在接收BBC电视网采访时谈到的”我认为,在中国什么时候能够自由地拍《林彪》、拍《江青》了…… 那时候才会真正出现第七代导演。因为艺术作品不是直接和政治挂钩,也不是说我拍了一个电影就成为历史了。例如《刺杀肯尼迪》,这个真实事件至今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结论,但是已经拍了多少各种人眼中的事件。这是艺术作品,表达对历史、政治、人生的看法。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现?中国这么多人口,而且文化大革命前后这几十年是人类最伟大的政治戏剧,充满了戏剧性,为什么不能表达?”

第二点是他对文艺本质的坚持,例如他的关于对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否定和对第七代、第八代导演的期望,《南都娱乐周刊》有一个采访的小标题:”没想到谢飞年轻时很谨慎,越老越愤青了。”我举得这个说法很肤浅,我认为,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越老越年轻,在本质上还是文化视野问题。就是说,是谢教授的文化视野看到和坚守住了文化的本质。他对年轻导演的期望实际上是对文艺本质的期望,因为文艺,文学,本质上在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年轻一代将会随着中国的进步,和世界的同步,抛弃很多限制和鞠攀,而进行更加自由的创作,更加符合文艺不受时空限制的创作,就是冯小刚所期盼的不要”戴着镣铐跳舞”的创作。

第三点是他对文艺的宽容态度,就是说把文艺娱乐和思想教化分开,把《小时代》和张恨水、金庸等同来看。说到底,实际上,每一个时代都是精神和物质共存,很难说哪一个时代物欲横流,哪一个时代只谈精神,是一个相对的情况。当然,中国在主义和思想渐渐式微之后,人民追求物质成风,也是一个矫枉过正的正常表现。当然,从文学上来讲, 各种状态的分布,有纯文学,也有通俗文学,是共存在一个时空,也是正常的。纯文学,严肃小说,诗歌,处在小众化,边缘化的状态,是常态。 人类文化呈现一个金字塔状态,

纯文学处在精神金字塔的顶端, 是人类文化精神指导的精髓。纯文学在时间上趋向于永恒,涉及人类精神奥秘。通俗文学是大众文学,和流行相关,甚至和政治潮流相关,两者共存于一个时空。纯文学和历史发生关系,纯文学寿命趋向于无限,通俗文学相对和当前流行文化相关。

1980年代,我写长篇小说,也写诗歌,工作或者说职业是一个长篇小说编辑,写《玉娇龙》的聂云楠和我曾经是同事,他当了很多年的右派,但是,在文学创作中,我感觉他的《玉娇龙》就是娱乐,就是说,在作品中,娱乐是占主导地位的。当年作为右派和张恨水关在一块的媚娘一段时间和她女儿住在多伦多,我和她几次见面谈到张恨水,就是说,政治可以毁掉一个作家的创作时间,但是,很难毁掉一个真正作家对艺术本质的态度。年老的很容易看不起年轻的,年轻的也容易反过来嫌弃年老的,谢教授能够宽容地看待各个年龄段的,其实他还是看到了艺术在本质上是和时间无关的。一个初唐时期的优秀诗歌,和一首晚唐时期的诗歌,两首同样脍炙人口的诗歌在穿越千年后流传到了今天,我们有这个必要去弄清楚他们谁是长辈,随是晚辈吗?论资排辈在艺术领域是无效的。同理,一部俄国小说,一部英国小说,或者说一部中国小说,跨越空间翻译为其他的文字在全世界翻译为很多文种的作品,只要这部作品足以感动人类,谁又会太在乎作者是哪国人呢?

第四点,在电影业界,谢教授被称为“文人导演”,他是一个思想文化的反思者,他的作品《香魂女》、《黑骏马》和《本命年》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反思色彩,他说:

“我素来信奉一条: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所谓灵魂工程师:那就得对社会人生有比较深入独到的认识,如何坚持对人生,对艺术作永不停顿的探索,是我们每一个导演都必须认真考虑的课题。”

在我看来,无论小说、戏剧还是电影,应该在动作或情节、情绪打动和思想灵魂触动三个层级或者台阶上,只有故事流的电视连续剧看完就忘记,好一些的有些人物和情节或者对话让人感动,甚至记住长时间不能忘记,但更优秀和高级的作品让你看完后,改变了你对人生的看法,就是说,改变了你对世界的看法。谢飞教授强调的就是这最高点。此次来到蒙特利尔前两个月,我和谢飞教授电话和微信里多次通话,并约定在这次他来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期间,两人做一次面对电视镜头的公开谈话,首先是晚辈向长辈的学习,第二是文学和影视的一次交流,同时,也算是国内和海外艺术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文艺的切磋。因为要和谢飞教授谈话,我重新看了他当年的《香魂女》、《黑骏马》和《本命年》。其中《香魂女》作者军队作家周大新大约十年前来过多伦多,当时还有蒋子龙和写《伪满洲国》的女作家迟子建,饭桌上我和周大新还谈到电影《香魂女》。这三部电影在我看来,超过绝大多数近几年的电影,就是说穿越了20多年,故事、人物和人文情怀,谢飞教授所说的“真实的、复杂的、活灵活现的人”历久如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这也是我这样的长篇小说作家所追求的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所以,我认为,北京电影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们,中国大批制作的那些电影,应该庆幸、感谢和记住谢飞导演那些关于灵魂工程师的教导。

 

谢飞简介
谢飞,1942年8月14日出生于陕西延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导演系主任,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会理事 ; 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 ; 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络中心( CILECT )理事会理事 ; 86年度美国亨利·鲤斯( Herry Luce )基金会访问学者  
代表作《我们的田野》,《日出》,《本命年》,并担任中国电影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国际影视学校中心”,国际学术组织理事等职务。1986年—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讲学并考察,曾出任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第四届国际学生电影节的评委。  
个人经历
1978年,他与人合作导演了故事片《火娃》。
1979年与人合作导演的影片《向导》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1983年,谢飞执导影片《我们的田野》。
1986年,谢飞导演了他的女性作品《湘女潇潇》,这是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童养媳命运的影片。
1988年《湘女潇潇》获法国第四届蒙特埃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第二十六届西班牙圣塞巴斯提安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
1989年,谢飞的又一“理想主义作品”——《本命年》问世,这是一部悲剧样式和写实风格的艺术片。影片反映了处于社会变革时期青年个体劳动者的心态,寓意深刻,人物刻画鲜明生动,于1990年获第十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1991年,谢飞担任总导演,拍摄了反映西藏地矿工作者生活的影片《世界屋脊的太阳》。
1993年,谢飞的又一部女性电影《香魂女》轰动了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夺得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995年,谢飞执导影片《黑骏马》,这是一部抒情诗电影,清新,流畅,生动感人。同年,谢飞获得第19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
艺术指导
2012年《向阳坡传说
2012年《万箭穿心
制作作品
2007年《晚安·科伦坡
2015年《野蛮生长》  

 

 

 

此条目发表在对话访谈(视频)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