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阳光》正文——第二章  换灵

在五十年代末,伍芳的父亲伍原是官至国民党军队中将军衔级的军长。六十年代中期,退出军界后,他凭着自己在军政界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岳丈早年在天津充当英国买办时,积存在英国和瑞士等好几个国家的大笔金钱,在台北开办了一家太平洋银行。一开始,伍原只任副总裁。岳丈去世后,他就一把抓地既任了董事长,又任了总裁。

伍原还是个文学上的票友。当本名为熊耀华的古龙从淡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分到台北美军顾问团任职时,伍原到那里去检查工作就认识了他。经过几次谈话后,年龄相差10岁的两人就成了忘年之交。之后才是1960到1964年古龙写他那些早期的沿用传统的对仗式回目、内容乏善可陈的不成功的处女作《苍穹神剑》、改用四字短句分章,尝试以新颖笔法创作亦未成功的《孤星传》、《湘妃剑》,又受陆鱼《少年行》之“新型武侠”文风启发,改弦易辙,自出机枢后才在1964年写出《浣花洗剑录》。此后才是古龙向吉川英治、金庸等取经,搞什么“迎风一刀斩”(日本刀法)、“无剑胜有剑” (中原剑道)的武学精义,抛弃冗长的打斗过程描写,才写出了奇幻色彩仍浓的《大旗英雄传》、《绝代双骄》等,最后在1967年到1976年独领十年风骚他的“新派”武侠大业。

自始至终,伍原都是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最要好的朋友和老大哥。直到了今天,伍芳都还可以点点滴滴地道出古龙的七种武器系列故事里的什么《霸王枪》、《孔雀翎》等等,其中的武器、武术套路(伍原会些武术)、人物、事件,哪些是她父亲伍原给古龙怎样出主意构思和创造出来的……古龙发迹之后虽说是有了很多钱,但是,因为他完全不善理财,又一味地大肆酗酒和交女朋友,他还是经常要到伍原的钱袋子里来抓钱用。伍原也时常和古龙在外厮混,深夜喝得个烂醉才跌跌撞撞地滚回家,好在母亲的性格还算活泛,又是灌茶水,又是凉水搽身,当然也少不了把个古龙骂得个狗血喷头。

伍芳毕业于台北圣约翰女子学院西方文学系,现在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Queen Mary’s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文学系攻读西方文学博士学位。搞文学或多或少恐怕是受了她父亲和古龙的影响。

伍芳是十分虔诚的的天主教徒。

秦田想起了她给他看过的一篇她在台北受洗时写的加入天主教时的宣誓文章。文章字字句句抒发了她的肺腑之言,情至深处,感人至深,催人欲泪。

她时常劝告他去信天主教,并说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等于没有灵魂,即便有一个灵魂, 也不过是一个荒野里无所依归的没有受过人类文明训教的野魂,他时常陪伴她去伦敦的教堂做弥撒,她甚至劝他去受洗。 然而,他总是说无法相信耶稣,她也总是说:“你这个大陆人也该去换换灵了。”

她给他讲“阿们”[1]是什么意思,讲“人怎样创造了神,”讲犹太人、人子的王国 、罗马帝国的犹太人,讲古代基督教的主教和神学家,什么西尔维斯特一世[2]、利奥一世[3]、阿里乌[4]、犹西比乌[5]、 奥古斯丁[6]的《上帝之城》[7]和《忏悔录》[8]。讲隐修院[9]、 修道院 、修道院院长的权力,修道士应遵守的戒律,讲教皇、 教皇 国, 基督教东西方教会大分裂后产生的西方天主教和东方正教,西方天主教的什么托钵修会[10]、奥古斯丁会[11]和加尔默罗会[12] ,讲多明我[13]、方济各[14]、圣殿骑士团[15]、格列高利十一世[16], 英诺森 三世[17]、卜尼法斯八世[18],但丁的《神曲》[19]、哥白尼、 布鲁诺[20]、伽利略和天主教会、罗马教庭之间的斗争, 十字军东征[21] 、天主教哲学、经院哲学、变体论 、拜占庭礼仪 、 讲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以及十四幅耶稣受难像,又讲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正教会、亚历山大里亚正教会、耶路撒冷正教会、塞浦路斯正教会,美国正教会;再讲胡斯战争、马金.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又再给他讲大斋节、受难节、复活节、 升天节……讲十字架、灵魂、天堂、地狱、练狱、天使和魔鬼,讲她去过的,他也去过,但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的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俗称西敏寺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等等等。

常常,他们之间就会发生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问答。当然,提问的往往就是秦田了。

有一天,秦田问伍芳:

“伦敦城里有很多的教堂,我观察了好多次,我发觉主要有两个问题,我还是很混淆。一个就是关于我问过你的十字架的形状问题,十字架的样式很多,它们究竟是代表些什么,让我有些眼花缭乱。当然,和十字架连带在一起的就是教堂了,就是说,什么样的教堂里,就是什么样的十字架,是吗?还有就是关于基督教和天主教,两种教好象都和基督耶稣有关,但是,好象他们又是一回事情,这到底中间的区别是什么?”

伍芳回答到:

“先说关于十字架的问题,你的理解是对的,就是说,什么样的教堂里,就是什么样的十字架?你在伦敦城里见到的十字架一般无外乎四种样式:丁字形的三出十字架是圣安东十字架,在城里泰晤士河南岸东面的罗姆利路桑德利公园那里的一家教堂,还有我们在法国时我给你讲过的在巴黎市西北靠近塞那河的科尔梅伊和蒙特松两个地方我们都见过;你在我们泰晤士河南岸布拉克弗莱尔路 (Blackfriars Road) 368号的英国伦敦英华天主教堂(London Ascension Chinese Catholic Church)看见的天主教使用的拉丁式十字架是长方形的十字架,它的下垂一臂长于其他的三臂,这一类的教堂在全世界很多,所以,就到处都可以看见长方形的拉丁十字架了;东正教使用的希腊样式十字架呈正方形,它的四臂长度相同,你看过的19世纪俄罗斯文学里描述的就都是这样的十字架,海德公园西南角旺德尔河温布林登体育场附近,北面洛克沃德水库北面大康桥路和哈福德路之间就都有这样的教堂,里面的十字架就都是正方形;还有一种圣安德列十字架,它的样子就象罗马数字的X形状,这样的教堂在城里的一些老街,当然,在意大利很多,而且,这类教堂的历史都很久远。”

秦田又问:

“十字架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呢?”

伍芳答到:

“十字架本来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的一种刑具,用来处死奴隶和没有罗马公民权的人。这种刑具因为是用两块木头交叉做成,形状就象我们汉字里的’十’字,所以,把英文Cross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翻译成为了’十字架’。十字架施刑的时候是把受刑者的双手钉在横木的两端,又将双脚合拢重叠在一块儿用巨大的钉子钉入十字架垂直于地面的木头的下端,然后,把十字架在地面竖立起来,让受刑者挂在十字架上慢慢地流血死去。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西方文学里总是用十字架来比喻苦难,是痛苦和耻辱的象征。当然,在基督教里的含义就主要是代表上帝与人和好的福音了,它象征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受难而死亡以救赎人类。我们教徒在胸前行划十字礼是我们的信仰、献身、祝福和祈祷。”

秦田问到:“那么,教堂呢?”

伍芳答到:“教堂在英文里叫Church,希腊文里叫Kryiakon,教堂也叫礼拜堂,顾名思义,就是教徒在里面做礼拜的房子,更深的意思就是’主的住所’。最早的教堂是古罗马的巴西利卡会堂,西元4世纪的时候,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就开始正式地营造教堂。象西元6世纪建造的君士但丁堡的拜占庭式索菲亚大教堂;西元11世纪罗马的罗马式圣彼德大教堂;12世纪法国巴黎的歌特式巴黎圣母大教堂;16世纪莫斯科红场的斯拉夫式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等等等等。”

秦田再问:“基督教和天主教究竟是什么关系,我小时候在巴京市的城里有好几座教堂,天主教和基督教好象都尊崇耶稣,小说里面,电影里面,他们好象都是十字架挂在胸前,这件事让我很混淆。当然,更小的时候,在我的脑子里,是把中国的和尚、尼姑、道士和西方的修士、修女,神甫和牧师这样的一些人物混为一谈的,后来渐渐地长大了以后,例如看了明清的一些小说,后来又看了英国伏尼契的《牛氓》,意大利卜加丘的《十日谈》和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里面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契柯夫的那些短篇小说,我才开始比较深入了解里面的关系。但是,在中国,什么基督教、天主教毕竟是很少的,而且,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官方到民间,似乎也很排斥这些西方的东西,所以,很多这方面的问题我还是不明白。我的感觉是在中国,很多信菩萨的人,很多到庙里去烧香的人,实际上是很实用主义的,当然,大部分的人是需要一个信仰,也就是你们系里的那个到中国去过很多次的穆尔教授对我说的:

‘我们英国人有三个精神支柱,那就是耶稣、女皇和首相,而你们中国人呢?你们信菩萨,信孔子、孟子和老庄,还有就是信皇帝,可是,你们的孙逸仙先生却把皇帝给搞垮了,搞出了那么多的军阀小皇帝,搞得老百姓是又怕又恨又无可奈何。当然,你们中国人信家长,信父亲,可是,我们不信父亲,父亲和儿女是平等的,我们信耶稣、女皇和首相。’”

伍芳解释到:“ 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宗教派别之一,也称公教。又因为它以罗马为中心,也又称罗马公教。天主教和东正教是基督教发展到了中世纪后期由于很多的原因分离出去的两个分支。当然,后来就成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派别。东正教的英文叫Easten Orthodox,就是东方正教啦,其实,东正教从基督教里分离出一个派别也是事所必然,因为基督教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从地域上就渐渐地分化出以希腊语地区为中心的东部派教会和以拉丁语地区为核心的西部派教会,后来,东西两派就正式地分开了。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认为自己是’正教’,就是说,认为自己保留了正统的教义是正宗的教会,而且,地点又在东方,因此就叫’东方正教’,又因为他们的宗教仪式都使用希腊语,所以也叫’希腊正教’,他们主要在东欧和近东一带传教。东正教不接受天主教里的一些教规,公开地反对罗马教皇永无谬误的说法等等。东正教不同于天主教的地方还在于,他们没有统一的宗教领袖,或者教会的首脑。他们除了主教以外的神职人员都可以结婚。”

秦田叹道:“唉……你真是个基督教专家啊,完全就是基督教学的教授嘛……天主教呢?我想听听天主教的情况,当然,刚才你那样一讲,我已经明白为什么基督教和天主教都信耶稣基督了。其实就象中国明清时期的剑侠小说一样,青帮洪帮各路袍哥大爷都想标明自己是正宗,都想自立门户自拥一个山头一样。”

伍芳反驳到:“唉……你扯到哪里去了?你说的那些杀人掠货的山大王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都有什么信仰吗?他们都有什么教义吗?他们都是些龟缩在大山野岭沼泽湖泊里的强盗蟊贼,扯旗为杆、一呼百应,把个中国搞得个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然后,各路山大王就开始拼死厮杀,杀出个山大王来;春秋战国,东周列国后,杀出个山大王秦始皇;北洋军阀时代杀来杀去,最后杀出个我们那边的蒋委员长蒋介石,后来又被你们的毛委员长赶下了台……”

秦田有些恼了:“唉……我说,我说芳,我们怎么谈宗教又谈起政治来了,我刚才在问你什么呢?你这样一搅,你把我的脑袋都搅糊涂了,我在问你什么来着?”

“天主教!”伍芳提醒他道。

“哦……对了,天主教,天主教,天主教怎么又到了蒋委员长和毛委员长头上?”

秦田开始搔起自己的头皮来。伍芳象老师在给学生讲课一样地又继续说了下去,但是,她开始由政治和宗教的话题转向艺术了,因为她想起了秦田的作品,她觉得,她应该赞美他了,而且,她的心里确实是想赞美他:

“是你自己在这里乱扯嘛!人家在给你讲天主教和东正教,你却扯到什么青帮洪帮头上!唉,你在中国真的是很可怜啦!堂堂的一个博士后,却满脑子都是些青帮洪帮,怎么能够让那些村夫野佬的东西在脑子里占据一角呢?但是,我看你在这里的一些中文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倒是很深刻嘛!象那首诗歌,那首《拖着影子的人群》,还有你最近还在写的长诗《先锋男孩》,我已经把《先锋男孩》的前面五节翻译出来,给伦敦的乐队搞歌词的人看了,”

“是吗?芳。是吗?”

“那当然!”

“哦……亲爱的!太好了,过来,让我吻一下!太感谢你了,亲爱的,我的美人儿哦……让我好好抱抱,我抱抱……”

伍芳走到秦田的面前,让秦田在前额上吻了几下,又顺从了秦田把自己的身子扳了过去,让他温柔地贴在了背后,还让秦田的双手从自己的腋下穿到前面圈在丰满的胸前,她娇柔地说:

“你听我背诵前面两段,呵!太好了!太棒了……:

 

《先锋男孩》

                      ——末世黄昏的独白

 

                        先锋男孩

                         我们先锋男孩

                         裤腰挂在髋上

                         腰位下降到髋位

                         裤档落至膝盖

                         鼠蹊门锁住双膝运动

                         好象只是为了跳DISCO舞蹈

                         裤脚上开两朵大喇叭花

                         活灵活现两把大扫帚

                         一路走过学雷锋扫大街

                         光膀子无腰小背心

                         肚脐眼亮出来看世界

                         屁股沟也伸头伸脑探出一大截来先锋先锋

                         为什么把老子千年锁在这羞耻的裤档里

                         裤裆是什么?

                         羞耻究竟是个什么玩艺儿?

                         哪天若是惹得老子不高兴了

                         兴许就要光身子在运动场万众雀跃欢呼声中

                             劲跑上他几大圈!

                         最好上报纸头版头条电视新闻黄金时段爆光

                         气死你这帮伪善的绅士淑女!

 

                                二

 

                        末世的黄昏已经降临

                         遍地都是越战、文革

                         戈巴契夫、南斯拉夫的残肢断体

                         东南西北天空

                         海洋陆地外太空

                         四面八方都竖起对着脑袋的

                        热核聚变达摩克利斯锋利的弹头    

                         政治骗子木头人耶稣还在一只手提着钱袋子

                             另一只手举起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吼

                                 叫着和平口号

 

                         耳朵都早已听起了老茧

                         还在他妈的一遍又一遍的吼喊

                        狼来了狼来了狼来了狼又来了!

                         狼若是不来了我们吃什么我们又如何如何喂

                             你们吃我们吃剩下的什么什么?

 

“嘻嘻嘻嘻……我们每念一遍大家都笑出了眼泪,但是,大家又都感到写得太好了,写出了我们现在年轻人心里想的,他们又问我雷峰是个什么?我就告诉他们。雷峰是一个中国勇敢善良的军人,又问雷峰为什么要扫大街,我说是做好事情呗,他们也听得个唏哩糊涂,哪天你自己去给他们讲讲。”

伍芳在秦田怀里颤抖着大笑,她越是大笑不已,秦田便越是更加爱意浓浓地亲吻她后面的脖颈,搂在她胸前的双手便搂得更紧。秦田又兴奋地问到:

“他们准备把我的东西拿到乐队去上演吗?”。

“当然,他们还想见见你呢,想叫你专门为他们写写东方味儿的摇滚歌词。就这《先锋男孩》,他们几个已经非常兴奋,说是你的东西很有东方龙的霸气,说是如果搞出来在伦敦上演,就象李小龙的武打片还魂了一样。配了几段音乐他们试了试,感觉很好。”

“可是,我写这首诗歌时,只是把它当着诗歌去写的呀,在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什么写摇滚乐的概念哦,我只是看见今天的年轻人,他们的反叛情绪,服装、言谈举止,今天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战争,等等,就激发了我的创作想象……”

“哎——这就够了!这就够了!这就够了!这些就是激情的动力所在,就是摇滚乐歌词最主要元素!”

“是吗?当然,一些诗歌本身就是歌词,而很多名曲又是从好的诗歌里激发起谱曲的原始动力,这两者应该是经常相辅相成的。”

“对了,就是你理解那个意思,他们看见我翻译的英文歌词,立刻就认定是个好东西,而且,极有异国情调,说是按照你歌词的意思顺着去配乐,很多东西比约翰·列侬的日本老婆大野洋子1980年出品的《双重幻想》、1973年出品的最佳之作《approximately infinite universe》、《season of glass》和《It’s alright》那些东西具有更加深层和典型的东方文化内涵和味道,特别里面关于反战的歌词那几段,他们中间年纪大点儿的,说是让他们想起来六十年代美国的巴布·狄伦[22],你知道巴布·狄伦吗?美国著名摇滚歌星?”

“不太清楚,知道他名字。我对美国诗人金斯伯格的东西看得更多一点,但是不太喜欢。我想,亚洲除了日本以外国家的人,都不会太喜欢他的东西,完全精神分裂,里面表现出来的全是西方世界分裂的状态,一切都碎裂了,看了叫人难受。你说的巴布·狄伦好象和金斯伯格都是越战时期的摇滚歌星吧,是吗?”

“对了,巴布·狄伦主要是反战的东西,非常有激情,你的《先锋男孩》好象在激情方面更狂烈,诗句影射的面更加宽广和深远。日本的村上春树[23]最早的小说《听风的歌》[24]就是受了巴布·狄伦那首Blowin’in the Wind[25]摇滚的影响。六十年代初,巴布·狄伦的作品在美国风靡时,全球正处在反政府和反战运动中,美国人正在搞黑人公民运动,世界正在燃烧和沸腾,当然,我是看他的作品里去感受那个年代的东西的,但是,Blowin’in the Wind那首歌曲我还是能够唱得出来,你听:

 

Blowin’in the Wind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Yes, ‘n’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Yes, ‘n’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

………………

 

Blowin’in the Wind开始流行时是1962年,当时,巴布·狄伦才21岁,他立刻因为这首诗歌而赢得了’英雄诗人’的桂冠,这首反体制运动的象征性歌曲在美国广为流传,录制的唱片以平均每周一万张的速度畅销全球,可见这种惊人的传播方式真的就是”随风“似的在世界各地传唱。世界各国的学生在唱这首歌时,就象基督教徒唱圣歌一样地虔诚,因为反战和反政府,就是说,解放父权制的束缚,这首歌就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激起些年轻人的激进主义和冒死情绪。你只要仔细品味儿一下歌词就可以看出,Blowin’in the Wind既是”反战歌曲“,也是”安魂曲“,从旋律中明显何以听到黑人灵歌中那种圣歌的东西,因此,很容易在年轻人心里产生共鸣。我感到,你的《先锋男孩》就是今天类似的东西,其实,每到一定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与那个时期相共振的艺术作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

“你真觉得《先锋男孩》有那么好?”

“那当然,念文学念到这大英帝国的帝都伦敦城里最高学府里博士来了,也不至于这么没有眼光吧!还有你的那些比方,一上来关于’先锋男孩’们的形象描述,唉……秦田,还有你的那首《拖着影子的人群》,里面那些句子,那些句子构成的朦胧画面,哦……里面有莫内的温馨味道儿,更有Paul Delvaux [26]那种潜意识所激发出的怪异、美丽梦幻的意象。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从你诗歌里感受到了的总是存在的一组人类具有普世意义的雕塑感觉,里面还浓浓地含有些Moore Henry[27]《王与后》[28]青铜雕像一类作品的感觉,我不能够理解的是,秦田,亲爱的,为什么你的文学作品里都具有很明显的关于人类共同意义的抽象出来的画面感觉,而且,就是那种人们在舞台下面观望着舞台上面中心演员的形象,就是象哈姆雷特和很多莎士比亚戏剧里中心人物在舞台上的造型、那种庄重大气的悲剧形象,为什么?你是一个搞物理学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强烈而明显的艺术倾向和造化?你看,你自己看你的作品,你听我念:

 

《拖着影子的人群》                                 

 

                    拖着影子的人群

                     在阳光下恣肆着匍匐的躯形

                     摩肩接踵相互踩踏地向前走着

                     你踩住我的脚尖

                     我踩住他的脚尖

                     他踩住你的脚尖

                     在那时光

                     没有孽障

                     用影子去踩

                     戮力同心狠狠地踩踏

                     忍住呲牙裂嘴吞下诅咒怨怼和訾议

                     向前走着

                     走向陌生的黑夜

 

                     拖着影子的人群

                     在月光下恣肆着匍匐的躯形

                     摩肩接踵爱慕追逐地向前走着

                     他拽住你的指尖

                     你拽住我的指尖

                     我拽住他的指尖

                     在那时光                    

                   没有眼睛

                   用影子去爱

                     去掉羞怯

                     情窦初开般如痴如醉地亲吻拥抱

                     向前走着

                     走向陌生的酣梦 

 

                     拖着影子的人群                    

                   在梦乡里恣肆着匍匐的躯形

                     摩肩接踵赤裸裸地向前走着

                    我们衔住他们的心尖

                     他们衔住你们的心尖

                     你们衔住我们的心尖                                    

                     在那时光

                     没有衣服

                   不用影子去动作

                   扯直九曲回肠

                     胆子都顶在头上

                   向前走着

                   走向陌生的白昼

 

“唉……天啦!我简直很多时候都不敢相信是你这样一个搞物理学的博士写出来的,但是,这首诗歌就是我眼见着你在伦敦写出来的啊……我学了这么多年的文学,学到了今天的文学博士,我也写过上百首诗歌,但是,我简直不敢拿出来和你的东西比较,我知道,我的东西是太浅了太小了,我也想过,是不是我的生活太优越和富有,我的生活经历和受的苦难太少,但是,但是艺术还是艺术啊!你的这首诗歌是一首艺术感极强的东西啊……这是任何一个搞诗歌的人都一看即知的,不能够回避和蒙上眼睛说假话内心里不去赞美的东西啊!还有我们到巴黎的拉雪滋神甫公墓去时你写的那首《举旗的人》,一首对于历史的理解的诗歌,那真的是一首可以成为经典的诗歌,是关于历史学注解的情感强烈而又含义深刻的诗歌,你听我再念给你听:

 

    《举旗的人》

                     ——致历史学家

 

                        举旗的人

                       在历史的疆场上

                      他静静地倒下

                       他在太阳的炫光里飞灰烟灭

                       他在月光下银色的风中飘散在原野的灰暗里

                       他在泥土里化石

                       他在后来人认知的天空一片空白

                       他们在历史的连结处都是盲点

                       他们是历史书里行行文字间的空白

                       夜深人静时

                       去翻开那些书橱里曾祖父留下来的线装书

                       仔仔细细看那些夹在书页里的爬来爬去的银虫

                       会听到它们顽强地啃噬那些纸面荒诞的符号时

                       撕心裂肺不平的哭喊!

 

                       举旗的人

                       举旗的人踩着举旗的人的尸骸

                       举旗的人踩着举旗的人的层层叠叠的尸骸把旗帜举                                            

                           到胜利的前夜

                       举旗的人却在黎明前最后一刻的黑暗中倒下

                       举旗的人在背后的一声枪响声里倒下

                       举旗的人在黎明前最后一刻的黑暗中把旗帜交到了

                           能言善道者的手里

 

                       举旗的人都不会说话

                       举旗的人都是哑口

                       举旗的人举旗举到了最后都是被举到了能言善道者

                           手里

                       举旗的人都是阳光下的影子

                      他们看着能言善道者倒提着他们血染的旗帜一屁

                           股坐在了帝王沉重的金椅上

 

伍芳那样激动地说着时,她感到后面搂着自己的秦田的身体已经在开始兴奋起来,一忽儿就感到自己被他的双手一用劲儿抱起来悬在了空中,又眼看着天花板在头上旋转,秦田的脸庞一次次地向自己的脸上俯来,他的一个个热烈的吻就在自己的脸上吧嗒吧嗒热热湿湿地开了花,一会儿,就弄得自己满脸满眉眼满脖颈项上都是湿漉漉粘呼呼的,又听他激动地说:

“唉……亲爱的,太感谢你能够看得懂我,亲爱的……”

伍芳也娇羞地急不可耐地说道:

“我的男人,唉……亲爱的,快!快!快过来吻我几口,快……唉……天啦……你吻哪里啊?天啦顺着脖子往下啊!往下!快把衣领解开,快快快!解开,后面……哎……后面……哎……每次你都解不开,笨手笨脚……扯开!撕开!我,我,我爱死你了!我的天啦……你怎么会是学物理的,你分明就是个艺术家嘛,你是一个天才的,天生的艺术家,而我呢?我呢?我只是在背诵一些文学的书本,我根本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天啦,你,你,你究竟是个什么家伙?是什么魔鬼派你来占有我、征服我、驱使我、打跨我、蹂躏我!让我发疯?让我疯狂地爱?……快……快脱,快脱光我,快……”

那些时候,他就感到她美丽的脸上总是一副神彩奕奕、学识渊博高雅而又圣洁的样子。

他感到她是他的教师、姊妹、甚至是圣母。

更准确地说,他感到她是一个仙女和修女、再加上又是懂得自己的艺术、思想和灵魂的情人的三位一体的结合体。一想到这些,秦田就激动和感慨不已……

然而,伍芬在深爱他的同时,内心深处在近来却渐渐地感觉到:

对于任何一种宗教,特别是任何一种神,岂止是神,只要是和神沾了一点边的任何一种事物,他不仅仅是警惕和抵触,而更是出自本能地害怕。

 

注:
[1]“阿们”(Amen),希伯来文的译音,也译作“阿孟”,意思是“但愿如此”、“诚心所愿”或“是,上帝”等等。“阿门”一词最早源于《圣经》之《民族记》第5章第22节。“阿门”在《圣经》中还有一个特殊用法,就是称呼耶稣为“阿们”,因为他就是真理,此源于《启示录》之第3章第14节。
[2]西尔维斯特一世(Silvester I,?-335),是君士坦丁大帝执政时的罗马主教。
[3]利奥一世(Leo I,?-461),古代基督教罗马主教,生于义大利的沃尔特拉。
[4]阿里乌(Arius,250-336),生于利比亚的早期基督教的神学家。
[5]犹西比乌(Eusebius,260-340),生于巴勒斯坦的早期基督教的神学家,教会史家。
[6]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 基督教的神学家,哲学家、拉丁文教父的主要代表,早期基督教宗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的作者。
[7]《上帝之城》,作者为奥古斯丁,共32卷,讲述罗马的历史和宗教,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之间的关系,天国和人间的关系等。 
[8]《忏悔录》作者为奥古斯丁,共13卷,以抒情文学体裁劝喻人们皈依基督教。
[9]隐修及隐修院。隐修是基督徒的修炼方式,盛行于古代和中世纪。它已苦身修行为宗旨,要摆脱世俗缠累,脱离社会,离开家庭,过贫穷生活,贞守禁欲,潜心修行,沉思祈祷,坚持默念,追求“与基督合一”。隐修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独居式,另外一种就是集体式。集体式的隐休生活就产生了隐休院,盛行于西元3-4世纪。
[10]托钵修会(Mendicants)又叫托钵僧团、乞食修会,是13世纪时在罗马教皇支援下成立的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组织。
[11]奥古斯丁会(Augustinians)又名奥斯定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原为遵守奥古斯丁倡导的隐修会规而成立的各隐修会的总称,其会规主要为:抛弃家庭和财产,追随耶稣基督,集体过清贫生活,脱离世俗世务,除祈祷外,进行济贫、布道。13世纪奥古斯丁会达到鼎盛。1680年代传入中国。
[12]加尔默罗会(Carmelites),又叫圣衣会,是天主教托钵修会之一。12世纪由义大利人伯尔祷主持建立于巴勒斯坦的加尔默罗山。会规为:听命、守贫、贞洁、祷告、苦行、静默、戒斋,与世隔绝等。19世纪该会传入中国。
[13]多明我(Dominic,1170-1221)西班牙天主教布道托钵修会多明我会创始人.1221年被教皇授予圣徒称号。
[14]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1181-1226)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各女修会的创始人。1228年被教皇授予圣徒称号。
[15]圣殿骑士团(Templars),中世纪天主教的军事团体,目的是保护十字军东征时圣城耶路撒冷拉丁王国和保护朝圣者。
[16]格列高利十一世(Grerory XI,1370-1378年在位),最后一任法国教皇,也是阿维尼翁教廷执掌教权的最后一代教皇。1370年在阿维尼翁当选为教皇,1375年弗罗伦萨侵扰教皇国被他制止,1377年他不顾法国人的强烈反对,将教廷迁会回罗马。
[17]英诺森三世(Inncocentius III,1189-1216年在位),罗马教皇,出生于义大利贵族。他于1198年登位,提出教权至上的观点,想建立欧洲基督教封建神权大一统帝国。极力主张教皇是世界之王,是上帝在世界的代表,一切君王应臣属于教皇。他们只能从教皇手里领受世俗统治的权利。教皇英诺森三世还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18]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1294-1303年在位),义大利籍教皇。极力主张教皇是世界之王。1302年因代表罗马教廷和法皇腓尼四世发生纷争,被法皇腓尼四世派人囚禁,释放后返回罗马忧郁而亡。
[19]但丁和他的《神曲》,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义大利人文主义思潮的先驱人物、义大利文学语言的缔造者,文艺复兴诗人,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1301年被教皇放逐,后死于拉文纳。《神曲》是他的著名诗作,共分《地狱篇》、《炼地狱篇》、《天堂篇》,是一部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其基本情节是幻想“生后的三个境界”。但丁的主要着作有《帝制论》、《俗语论》和《神曲》,三部作品对欧洲历史、文学、语言、神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布鲁诺(Bruno,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义大利卓越的自然科学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先进的政治思想家,早年曾为天主教多明我修道院修士,并晋升为神父又获博士学位,后因受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影响开始批判神学,1600年2月罗马教廷将他活活烧死在罗马白花广场。
[21]十字军东征是罗马天主教皇与西欧封建地主、贵族几城市福商联合对伊斯兰国家的军事远征,目标是夺取圣城耶路撒冷。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至1291年共八次,历时两个世纪。因为参战者的军服上均印有一个十字标记,故称其为十字军。
[22]巴布·狄伦(Bob Dylan, 1941 5 21-)美国著名摇滚歌星,主要作品为:《城堡大街的疯屋》、《倾盆大雨》、Blowing in the wind 、《战神》、《躺着的女人躺着》、《思乡布鲁斯》、《敲鼓的男人》、Like a rolling stone、Positive Forth Street、Rainy day women 等众多经典名曲。他为摇滚乐创造了一种新的语言表现方法,改变了民谣的地位和创作主题,增强了表现力,使得民谣具有更为强烈的个性,以致于达到了诗化的境界,除此而外,他还是摇滚乐坛独具个性的一位天才。他的略显忧郁的、鼻音浓重的粗犷音质,很容易让听众识别。那强劲而粗放的、几乎不加修饰的吉它弹奏,则融入了布鲁斯音乐的精致风韵。 
[23]村上春树,日本当代著名畅销小说作家,主要长篇小说作品有:《听风的歌》、《1973年的弹珠游戏》、《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挪威的森林》、《发条鸟年代记》等等。
[24]《听风的歌》村上春树长篇处女作品,1979年出版,获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
[25]Blowin’in the Wind 美国摇滚歌星鲍勃·迪伦作品。中文大意为:一个男人要走多少条路,才能将其称作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歇息。/炮弹要掠过多少次天空,才能永远停止。/ 我的朋友,这答案在风中,这答案在风中飘荡。/一个人抬头看要看多少次,才能看见蓝天?/一个人要长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人的哭喊?/要有多少人死去了他才能知道,已经有太多的人死去。/ 我的朋友,这答案在风中 ,这答案在风中飘荡。……
[26]德尔沃(Paul Delvaux 1897–1994)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常常描绘由梦和潜意识所激发出的怪异、却总是美丽的意象。德尔沃在尝试过印象上义和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后,较晚才加入到超现实主义运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在流行的艺术圈内颇具知名度,当时超现实主义正处在全盛期。1939年他曾走访义大利,罗马建筑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为人所知的是这样的绘画手段:通常在精美的建筑物之前,一展美丽的、常常是裸体的年轻女子梦幻般的意象。
[27]亨利·摩尔(Moore Henry ,1898-1986)。在现代雕塑家中还没有一个能超越英国雕塑家,生于英格兰约克郡西区卡斯尔福德。1948年,获威尼斯国际雕刻奖。 亨利·摩尔的作品为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雕塑语言,一种与环境对话的充满人性的现代语言。他在观察自然界有机形体(如甲壳、骨骼、石块、树根等)中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系,自然力赋予形态的影响等等,使自己的作品尽量符合自然力的法则。他说:“大自然中即存在不对称法则,被海浪冲洗得平滑的卵石,显示了石头损耗和磨蚀的不对称的法则。”最出色的代表作如1951年作的《内部和外部的斜倚人物》。它的母题仍是自1926年受印地安托尔特克文化中雨神雕像影响而创作的《斜倚人物》,但以圆孔处理颈、胸、腹部的体积,流畅自然,韵味无穷。     
[28]《王与后》青铜雕像,高161.3厘米,英国亨利·摩尔(Henry Moore,1898–1986)1952年作品,是扁平造型的代表,简练的平片形产生了起伏的立体空间。《王与后》位于苏格兰旷野。 作品中国王与王后的头部都有一个洞,似眼非眼;面孔十分怪诞,象个面具,似人非人,身体薄且长,呈扁叶状。整个作品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细部刻画。 对这件作品的评述有很多,最精彩的莫过于亨利·摩尔对自己构思的说明:“恐怕,理解这组雕像的线索正在于这个’王’的头部,那是冠、胡须和颜面的综合体,象征着原始王权和一种动物性的’潘神’似的气质的混合。’王’的姿态比起’后’来显得较为从容和自信,而’后’则更为端庄,而且带点帝后的自觉。在我开始做雕像的手和脚的时候,有机会使它们做得更为现实,以进一步表达我的想法。我想以此说明人类的温良和原始皇权观念之间的对比关系。”
此条目发表在阳光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