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阳光》正文——第二十七章 “三号楼”

秦田家的巴京市市委市级领导居住的别墅号称“三号楼”。市委书记任重、和市长吕长超住的别墅分别被称做“一号楼”和“二号楼”。在最早的时候,那样的叫法,本来只是限于市委电话总机房里的接线员,在呼叫时为了保密和简捷方便时用,就有点类似那些头上戴着耳机,嘴上挂着对讲机话筒的女接线员,她们在接呼电话时,将电话号码和电报密码的阿拉伯数字的0、1、2、3、4、5等等,不是读为汉语的零、壹、贰、三、肆、伍等等,而是为了不至于混淆,则读为洞、么、两、三等等等等。那样的称呼,本来只是在接线员之间,和办公厅内部秘书科的几个市领导的秘书之间,为了电传、文传和口传的保密,以及简捷方便,后来,就在所有机关的部委,及工作人员之间默契使用了。另外,就是诸如一直沿袭军队里的首长制称呼,将市委书记称为“一号首长”,市长称为“二号首长”等等,或者干脆就叫“一号”、“二号”、“三号”之类。所以文革时期才有“一号勤务员”、“二号勤务员”等等之类相似叫法。

1920年代北洋政府军阀割据时期,“三号楼”别墅由四川陆军第一军军长但懋辛在山城修建。别墅为中西合璧式石头建筑,主体结构完全依德国古典科隆样式建造,地基、墙体、立柱等一律用条青石垒成,坚固结实、极具优雅的古典美,和秦田后来在德国西部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威斯巴登一带见到的石头房子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在二楼南北两面外走廊,和别墅内部门窗的用材、布局和雕刻花饰方面,采用了很多中国明清院宅的传统古典样式,例如很多寿字花窗,和龙凤呈祥对称的窗棂门楣,均采用印度沈香乌木、中国檀香、降香和花梨紫檀香等等。据机关里很有学问的蒋花工讲,那些木头都是些价格昂贵的木材。例如印度的沈香乌木,就有水沈香和石沈香两种,沈香木还有醒脾开胃,调理内脏的功效,清朝末年的慈僖太后,就用沈香来熏房间,在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包括中国民间,则是把它加工成珠串,佩戴在身上,沈香木的幽香则围绕于身,永不消失。檀香木也是主产于印度,它在中医药方面的价值,在于扩脑、醒脑、降浊,所以,在明清时期,很多文人雅士、和达官贵人的书房或睡房,就采用檀香木做家具。俗称为黄花梨木的降香木,在植物学上被命名为香枝木。香枝木在药用上又称为降压木,因为降香木的舒经活血、促进血液回圈及降压功效,中医药便将其同其他药配伍,用来治疗高血压等等。而花梨紫檀香木则更据有杀菌、止痒防蚊咬的作用,那就是为什么很多南方的大地主资本家的住宅里,很少蚊子苍蝇飞进去的原因,因为那些房子的门窗,甚至桌椅板凳床柜,都采用了那种木头。还有就是,可以把花梨紫檀香木的锯末煎水,涂抹虫咬的患处,来快速地止痒和去肿。

“三号楼”别墅除开底楼下的地下室,共分三层。底楼九间,二楼六间,三楼两间。

“三号楼”别墅底楼下地下室,堆满了桌、椅、板凳、破沙发,和厨房用具,以及食用乾货等。

进入“三号楼”别墅,先是由院子里东北角靠近临江石栏杆边门口进来,门口是车道和警卫站岗处,进门后,向南先穿过花园里的石板路,来到葡萄架下面,再向南,穿过葡萄架下,就来到别墅底楼门口,底楼进门打开双开门,是一个宽敞的过道间,过道间地板上铺着红地毯,过道间东西两侧,是上到二楼去的“之”字形楼梯,楼梯上也铺着红地毯,“之”字形楼梯两侧中间转弯处,各有一面一人高穿衣镜,过道间双开门正对面中间,是向里的走道,由北向南方向的走道,东边依次五间房,西边顺道四间房。走道东边五间分别由北向南是第一间,小会客室;第二间,秘书有时的临时卧室;第三,饭厅;第四,空置;最后,靠东南角一间洗澡间兼厕所。走道西边四间分别由北向南,第一间(实际上面积相当于走道对面的两间房,后来文革时,档案局长邹知远一家四口搬进来了之后,就将这间至少有60平方米的大会客室中间夹一道墙,变成了两间屋子后,让他们住在里面。),大会客室;第二间,秦田卧室(实际上,早几年,一直都是秦田和梅姨合住。);第三,梅姨卧室;第四,也是西南角的一间,秦田书房和玩具室。

由底楼过道间东西两侧“之”字形楼梯拾级上到二楼。二楼几乎全部由秦清两口子独占。二楼中间,走道东边三间房由北向南分别是秦清办公室、书房和卧室(卧室内有厕所和洗澡间),走道西面,由北向南三间房屋则是林伊办公室、书房及卧室(卧室内也设厕所和洗澡间)。但是,通常情况下,秦清和林伊都住在林伊卧室。

三楼则是塔楼,或阁楼。三楼从二楼东北角一道窄小楼梯上去,平时,那儿有一道上锁的小门,锁钥匙由雷伯伯和梅姨两人一人一把掌管着,后来还是秦田好说歹说,才把梅姨手上的钥匙骗到了手。三楼上面有两间小屋子,里面堆了些杂物和旧书报,屋子里,天花板斜着由窗顶一直伸到屋脊。三楼外屋顶呈三角屋脊。推开三楼窗户,可以爬到二楼房顶的瓦片上。青灰色洋瓦片又大又厚,一片片相互铰链着,连成一片。小时候,秦田时常在上面爬来爬去,和梅姨养的一白一黑两只猫玩耍,有些时,甚至把他一条叫“杜鲁门”的大狗,也弄到屋顶上去。

二楼朝北,和朝南两面,都各是宽2米长8米以上宽大的外走廊。走廊上,竖着些木栏杆和粗大立柱,向内弧形弯曲的排排木栏杆中间,横着一排长条凳,栏杆有多长,条凳就跟到头,栏杆就是条凳靠背。走廊年年上漆。木地板和立柱染成朱红,木栏杆和条凳则刷橄榄绿。从二楼东西两边窗户翻出去,可以爬到底楼屋顶洋瓦片上。也就是说,别墅有三层楼,也有三层瓦。别墅座南朝北,背靠南面后面,间隔3米处,是一道高2米,几乎齐一楼天花板高的石墙。终年四季,墙上总是满满爬着一大片绿油油的爬山虎和牵牛花,里面藏匿着无数小动物,什么蜈蚣、蜘蛛、壁虎、金龟子、螳螂、天牛等等。

院子里东北面,靠墙是一溜五间宽大的平房。由北至南,第一和第二间是雷伯伯三口子住家;第三间,司机和警卫员临时休息室;第四,饭厅和厨房(稍大);第五,厕所。

“三号楼”大院在嘉陵江南岸山腰处依山傍水而建,别墅由近两米高的砖头围墙围在一个差不多四亩地的范围内,院子进门处有站岗的卫兵。别墅正北面楼下是一巨大葡萄架,葡萄架上面,蓬勃茂盛的绿色冠盖,由一股股黑褐色的缠绕攀缘着八根人腰般粗的松红色大理石柱爬到葡萄架顶上的葡萄藤上的绿叶构成。每当黄昏时分,在嘉陵江上游西面夕阳映照下,八根人腰般粗的松红色大理石柱,就像是八根燃烧着的耸立的图腾柱,那样子甚是好看。遮阴蔽日的葡萄叶冠盖下面,摆放着四张云白色大理石桌,和绕着大理石桌的十来个鼓型中空的江西景德镇金禳青花陶瓷坐磴,坐磴上的金禳青花陶瓷图案,都描绘着明清志怪小说里的才子佳人插图、《红楼梦》里大观园图和宫廷图画等等。

葡萄架下四个角上,还各摆了一个几乎有1.5米高、两人合抱般粗的江西景德镇金禳青花陶瓷瓶。瓶里蓄水,养着假山、水草和金鱼。青苔满布的假山上,还长着人工盘绕成各式奇形怪状的黄桷树。四个造型各异、图案相迥的青花色釉陶瓷瓶,按机关里蒋花工的说法,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瓶。它们依次按东、西、南、北,摆在了四个方向上,被奉为镇守四方驱魔辟邪降恶的镇宅神物。东面瓶口微外撇,圆鼓唇,粗颈,长八边形腹,陶瓷胎体洁白细密,釉色莹润,白中微泛青,画面采用写意画法的是玄武垂头图瓷瓶;西面大口微微外撇,筒式圆鼓腹,圈足宽矮,瓷质细腻洁白,釉面光滑茔润,釉色白中微泛青,图案又以青花为主,同时铺垫各式花卉与几何形图案边饰,花枝树叶疏密有致,几何纹饰简繁构架多样,层次丰富的是朱雀翔舞瓶;南面大口努力外撇,圆唇厚厚,粗长颈,斜肩,短圆腹,通体青白色釉微放光,釉色白里泛青,腹壁中部采用凸凹弦线,造型庄重敦实的是青龙蜿蜒瓶;北面齿锯形圆弧大口,口壁薄且呈六角形,大腹便便向下渐斜收,以苍翠的青黛色笔力遒劲描绘之岭上苍松,淡云飘缈在近松与远山之间的是白虎驯俯瓶。

别墅正前方东北面,是一玲珑精巧的花园。花园东西约30米,南北约20米。花园四周由修剪得整整齐齐齐腰高的冬青,和夹竹桃绿色带状边,围成一个长方形的中间姹紫嫣红图案。姹紫嫣红的花园内,又由两边是万年青和美人蕉的石板路分割成六个小块,那些小块里面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除了梅姨和林伊让蒋花工从园林局弄来的什么腊梅、玉兰、牡丹、玫瑰、鸡冠花、三色堇、香石竹、康乃馨、仙人掌、仙人球甚至昙花等等外,更有雷杰贵伯伯老两口儿,和后来搬到院子里来的邹知远和沈丽娟两口子种的向日葵、番茄、香瓜、甜瓜甚至南瓜、冬瓜、白菜、菠菜、韭菜,和大葱蒜苗等等食用的蔬菜。

花园外,朝北临江的石头栏杆边,则有两排树木。临江边的,是一排七八棵法国梧桐,里面是几棵桃树、李树和樱桃树。

院子南面围墙边,则有两棵楠木,和两棵银杏树。一棵银杏树前,还有一口青石板砌成的水井。夏天,从水井打出的水,竟然凉悠悠喝起来在嗓子眼里还带点儿回甜。从水井边一快石板上镌刻的文字“四川布政使司上东道巴京府天启5年制”记载可知,水井开凿于明天启5年,也就是西元1625年。

据学问渊博的机关里国民党时期留用人员蒋花工蒋老头儿说,只有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才将中国分为十三布政使司。而当时的四川布政使司,领巴京府等十三个府。又立按察司付使剑事,分司诸道,四川上东道当时就驻重庆。所以,水井边石板上镌刻的文字“四川布政使司上东道巴京府天启5年制”正好和历史书上的记载相吻合。“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清太祖天命年初期,清兵、明兵、民军在巴京府争战数十余年。几乎是直到了17世纪中叶的康熙初年,清廷才稳固了四川的统治。清代沿袭明代布政使司制,但仍用元代行省旧名。四川省仍领十三府,巴京府仍为府治所,又设川东道驻巴京府。

所以,蒋花工蒋老头儿就说,这座别墅,表面上,是1920年代北洋政府军阀割据时期,由四川陆军第一军军长但懋辛修建,但实际上,在之前至少300年,就早已是一个巴京府达官贵人的大院宅了,这块石板上的文字记载不会说谎话,不单是这座别墅,整个三清寺一带地区,在明清,甚至更早的历史上,就是官方衙门的办公重地,和古代官员们的住宅地段。

蒋老头儿又指着那口古井,和旁边几棵楠木及银杏树说:它们的岁数,少说也有200岁以上。又频频点头,指着鱼池边那棵半边树冠就覆盖了整个鱼池的老黄桷树说:这老家伙,它可是颗树精,它的岁数啊!起码在500岁以上!搞不好,它就是种在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前的哪一年?老家伙肯定是亲眼目睹了当时的情况,那个小时侯裤子都没得穿的光腚沟子的放猪娃儿,他后来怎样从和尚庙里跑出去搞红巾军,又当上了明太祖皇帝的?老家伙肯定是通观了明朝17个皇帝差不多300年,直到崇祯皇帝在北京石景山上了吊,后来,才又是满清入关,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祖皇帝又经过13代皇帝300年,直到末代宣统皇帝垮台的全过程。这个老家伙啊,这个满脸皱皮拉巴的老家伙,搞不好,它就是个600岁以上的老妖精哦!

蒋老头儿还若有所思地说:大家要随时注意观察这棵老黄桷树的动静,它是可以替人预知吉凶先兆的老树精云云。还说,不信,可以看它的三五个人都合抱不拢的树干上那副样子,那分明就是一张人脸,是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的老得皱疤裂皮人样儿的老脸,那副样子,还不是他蒋翰云蒋老头儿的发现,而是国民党时期,孔祥熙一家借住在原来范绍增的范庄公馆时,孔二小姐孔伶仪,从峨眉山上请来的一个风水看出来的。名字叫做花元甄花大仙师的风水先生到院子里来看风水时,那个躬背蛇腰猴子脸的风水绕着老黄桷树转了好几圈后,就跪在地上嘭嘭嘭地朝老树叩了好几个响头,嘴里还喃喃地默念了半天。最后,他站起身来对旁边的人说,老黄桷树是个一年四季都会变脸的会说话的活树精。又反复叮嘱说,水池里的水不能干,大人小孩子不要爬到上面去干扰和打搅它,逢年过节,一定要给它烧几柱高香,最好是杀鸡炖膀,摆些蔬菜瓜果之类的东西,虔诚敬拜它老神仙一下,什么小孩子拉屎撒尿,特别是妇女的内衣、褥裤、月经纸、厕所草纸和垃圾堆一类的事情,一定一定要远离它老神仙,千万千万不可对它老神仙有什么不敬,否则,就要大难将至。

别墅北面西北隅,是一自然几何形状鱼池,鱼池里有假石山一座,高约3米,山势陡竣蜿蜒,形若大山之余脉。假石山上,到处是根根倒挂的乳白色石钟乳,又栽着几棵弯弯曲曲的小黄桷树、铁树和棕榈树。假石山水下的石头基座里,有几个贯穿联通的门洞,一些喜阴的金鱼和鲤鱼,就在里面游来游去。假石山东南头紧靠别墅西北面的大会议室外的石墙西北头紧抵鱼池边是一丛斑竹。鱼池背后西面,就是那棵巨大的黄桷树。黄桷树长在三号楼大院西墙边上,它巨大树冠东面,几乎覆盖了整个鱼池,树冠西面一半,甚至伸出三号楼大院西墙,在墙外形成了一大片的树阴。站在花园里看鱼池边景色,真是山水相临,有若高山之下深潭,使得整个院子树木蓊郁成荫,生趣盎然。

“三号楼”别墅底楼西北角大会议室西面,窗台外面是鱼池。隔着几扇窗户,能看见鱼池里的假山,上边的石钟乳,和几棵人工绕得弯弯扭扭奇形怪状的小黄桷树和铁树,还有西墙边巨大的老黄桷树。老黄桷树遮天蔽日的树枝和树叶,让那几扇窗户终年四季都见不着阳光,再加上大会议室西墙紧靠鱼池,虽是巨大的条青石垒的墙壁,但还是感觉室内的阴冷和潮湿,然而,在酷热难当的和南京及武汉并列为长江三大火炉的巴京市,那儿又成了夏天避暑最好的地方。老黄桷树盘根错节的黑褐色根须爬满和穿透了几乎整壁西墙、鱼池和西墙之间的空地,以及鱼池西面的池壁和池底,又顺着鱼池西面的池壁和池底延伸到了鱼池中央的假山上,再延伸到了鱼池东面和四面八方,最后,那些海里章鱼般的触须,竟顺着鱼池的四壁,爬出鱼池,一直延伸到了花园的石板路上,延伸到了别墅西墙的石头缝里,西墙外底楼,甚至二楼的窗台、窗棂和外面的瓦片上。鱼池就像是老黄桷树的一个永不消失的注水泵或输血泵,它让那棵老而弥坚,越老越兴旺发达生机勃勃的老树精几乎霸占和窒息了那一个角落……每当冬天,西墙上的牵牛花凋零,巴壁虎也变得黄黄蔫蔫稀稀疏疏,原先夏天里总是藏匿在绿叶间蹦蹦跳跳的那些什么蜈蚣、蜘蛛、壁虎、金龟子、螳螂、天牛之类都消失,或变成了尸体和泥土的时候,整个西墙就凸现出一壁密密麻麻缠绕纠葛不清的巨大而狰狞的根雕图。夜半刮起北风的时候,在院子东北角门岗灯柱顶上昏黄摇曳的灯光下,某些时候,有人就恍恍惚惚地看见那幅巨大的根雕图上,好象有些什么山鬼之类的妖魅,在时而轻盈飘浮,时而又闪烁变幻,相互追逐;万籁俱寂时分,呼号的北风在黄桷树巨大的树冠上,就变成了阵阵戏谑的冷笑和悲惨的号哭……

于是乎,蒋花工蒋老头儿关于风水先生的传说,就在院子里不胫而走了……当然,秦田自己心里最明白,蒋花工的话究竟是真还是假了,因为后来发生那些事情怎么解释呢?那就是:

先是他在那间小会议室里看见的父亲和梅姨之间的事情;后来,他在楼上被人用电话听筒打成脑震荡;之后,沈丽娟在那间屋子里自杀;接下来,他自己和梅姨之间发生的,他自己后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怪事!其他,还有父亲给母亲说的,他在二楼上,看见挂在墙壁上的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的指挥刀在打雷时,刀刃上跳出颗人头的怪事情;当然,最明显的徵兆,就是老黄桷树流泪了!那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心惊肉跳永远记住了蒋花工蒋老头儿的话。

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后来文革时,在“三号楼”院子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真的就应了蒋老头儿的话。但是,秦田却无法去验证和查考,老黄桷树究竟是不是真的有灵性,以及它的生艮八字。

“三号楼”大院围墙内北朝嘉陵江一边,在齐腰高的石头栏杆边正中,还有一座悬在山腰上的望江亭。3米见方小巧玲珑的望江亭,天坛形顶盖上,是由顶而下,顺溜泄铺着一水的墨绿色琉璃瓦。六边形亭子由六根粗大的朱红漆木柱支撑。亭子进去一边,和齐腰高石头栏杆平齐。另外五边,全部悬在石头栏杆外山崖边。几乎90度垂直而下的山崖有20多米高。山崖下,向北,是一片机关里用竹篱笆围起来直抵嘉陵江边沙滩的园子。占地好几十亩的60度斜坡上,是大片大片齐腰深的野草和灌木,以及芭蕉林和甘蔗林。那些地方,正是机关里孩子们梦想的乐园。

望江亭木栏杆漆成绿色,里边有围成一圈的长条凳。望江亭基座,由山崖上突起的一块巨石上几根条青石垒成的粗大石柱支撑。在望江亭上,嘉陵江南北两岸和上下游景物尽收眼底。反过来,在嘉陵江南岸沙滩边,和江北岸观看这望江亭的景致,看着它红红绿绿别有洞天地掩映在山腰处,镶嵌在一排玉带般的城墙上墙垛似的条青石栏杆和淡绿色的法国梧桐之间,真真乃一派人间仙山琼阁之风景画面。

这座悬崖上突起的六角攒尖式古亭,给人们观察半岛式古城嘉陵江一隅提供了最佳视角。每到重阳,有些城里嗜好风雅的达官显贵,就会到亭子里来小坐一番,一来品茗聊天,二来观景抒怀,极目远眺江流,慨叹大江东流去之无限江山。

文革前,望江亭六根粗大的木柱和亭子旁几尊石碑上,还保留着一些国民党陪都时期要人题字的镌文,其中,有宋美龄题字:“’一江春水向东流。’民国28年 宋美龄”;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1]题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引杜甫’绝句’民国30年春 “;时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陈布雷[2]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录李白’望天门山’民国36年 陈畏垒“;时任国民政府副主席孙科[3]题字:“’千里烟波’ 民国37年春 孙科”,曾任四川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国驻德国大使等职的程天放[4]题字:“’青山横四郭,两江绕中城’ 民国35年秋 程天放”, 亭子正中上方横匾上阴丹蓝底金字镌题的“望江亭”三个一尺见方的狂草字下方还有“于佑任[5] 民国35年 三清寺”。其他的还有国民党政府要员 冯玉祥、许寿裳、邵力子[6]等;当时在陪都的社会名流如郭沫若[7]、黄培炎、高欣木等等人士的题字。

秦清家“三号楼”大院东墙外,是机关大院里一片不大的桑树林和花园,再往东,是“一号楼”和“二号楼”。几个大院北面,都由紧靠嘉陵江山崖边一长排石栏杆象墙垛般圈围。“三号楼”大院西墙和南墙外,也有多栋别墅式办公楼,那些办公楼和“一号楼”、“二号楼”一样,在1920年代时期,是军阀们在长江上游这个川东重镇的住宅。例如“一号楼”是当时的四川陆军第三军军长刘成勋的独院,“二号楼”属第二师师长唐式遵,另外几栋别墅,则分属第三师师长邓锡侯、第四师师长潘文华、第九师师长杨森、第一混成旅旅长刘文辉等。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由南京迁都山城,几个独院又分别住着国民党二十军军长杨森、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二十九军军长孙震、四川边防军军长李家珏等等。那一片军阀的别墅大院落群再往西南面,是四川袍哥总头子范绍增的范庄大院。范庄大院占地几十亩、里面坐落着二十多栋西洋式办公楼,是当时国民党外交部所在地。蒋界石为了打击和铲除地方势力,曾经打算让何应钦和张群替换掉当时主政四川的刘湘。时常,蒋界石就和何应钦及张群等人在范庄召开秘密会议,策划搞掉时任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川康绥靖主任和四川省主席的刘湘。

1949年国民党军队撤出大陆之前,秦清家大院一直都是国民党政府中央要员的驻地。

而在共产党接管了这座国民党时期陪都之后的五十年代早期,几座大院先后主要是当时的西南局机关、西南军区、以及几大机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贺龙、陈锡联、曹荻秋、胡子昂、罗士高、王任重、任白戈、鲁大东、辛易之、段大明、岳林、孙先余[8]等人的住宅。

注:
[1]林森(1868-1943) 福建闽侯人。字子超,号长仁。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和国会非常会议副议长,并一度任福建省省长。1924年任中国国民中央执行委员。后任南京国民党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32年起任国民政府主席。1943年8月逝世于四川重庆。
[2]陈布雷 (1890-1948) 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浙江省慈溪县人,1927年与潘公展同至南昌见蒋介石。出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5月赴南京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书记长。1928年,赴上海任《时事周报》总主笔。1936年至1945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中央宣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委员。1946年任国府委员。1947年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1948年11月13日自杀亡故。
[3]孙科(1891-1973) 广东香山人。字哲生。孙中山之子。曾任国民政府建设部部长、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国民党中央常委。
[4]程天放(1899-1967)  江西新建人。原名学愉。曾任四川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国驻德国大使等职。
[5]于右任(1879-1964)  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学者、政治家。曾任国民政府常委、军事委员会常委、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
[6]邵力子(1882-1967)  浙江绍兴人。字仲辉,后改名闻泰。学者、政治家。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宣部部长、驻苏联大使。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
[7]郭沫若(1892-1978) 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号尚武。著名文学家,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科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
[8]陈锡联、曹荻秋、胡子昂、罗士高、王任重、任白戈、鲁大东、辛易之、段大明、岳林、孙先余,这些人士均为1949年中共建政之后重庆市(小说里的’巴京市’)历任市长及副市长要职。
此条目发表在阳光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