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蓝花旗袍》正文16——第二卷 省城 第八章 金家三兄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北方气候干燥,冬天狂风暴雨、冰天雪地,南方则气候温润,一些地方甚至四季如春,和风细雨。因此,北方的庄稼、动物和人都粗壮结实,南方的一切则小巧玲珑精致细腻。

一望即知,金焱和当时很多的南北“混血儿”一样,那样子就明明白白地显露在那里。他既有中国北方人(中国中原一带,蒙古一带,东北满洲一带)身材高大结实的一面,但又有南方人皮肤白皙细腻的一面。解放军进城后,产生出来了一大批这样的吸取了中国南北方人类遗传基因的孩子,这些孩子身上除了融合着父母异地的生命种子而外,更承载着不同地域的语言及文化风俗,从这些孩子身上,生物学家可以看见人种改良的实例,文化历史学家则可以看见,大规模文明的传播,是铁血战争的结果这样的符合康德二律悖反的对立存在关系……

西亚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文明(Mesopotamia,希腊语,意为“两河之间”),正是在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帕提亚、波斯……一个一个帝国将这片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沃土上当作世界的中心进行角逐的一场场战争中,被其它文明如苏美、巴比伦、亚述、阿卡德、埃及、赫梯及埃兰等征服,并将这些文明传播……

历史上阿拉伯人的征服战争,十字军远征,英法百年战争,蒙古人成吉思汗的西征,拿破仑欲称霸欧洲大陆的战争,这些战争都在毁灭人类的同时,又使各种文化由于科学技术、地理、政治、文化习俗等等处于相对封闭的各地文化得以传播。

巴京这个处于中国西南偏隅,当年被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诗中称为“难于上青天”的山城,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被国民党蒋介石立为陪都,作为大后方,这里将全中国的文化、教育、工业、商业等全部汇集起来,将中原的齐鲁文化、东北的满蒙文化、江浙的吴文化,将中国的几乎所有名牌大学、作家、电影明星、军工厂、上海的咖啡店、电影院,戏院、医院、妓院、老字号名牌店铺、商号、老虎灶、里弄里的马桶、龙井茶、上海的洋径浜、河南的娘希皮、山西的下三烂、北京的胡同串子、天津的狗不理、东北的大白菜、山东的煎饼、饺子、擀面杖和大葱等等都汇聚过来。

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之间,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沃土上孕育着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文明;陪都时期,这个长江和嘉陵江两江合抱的半岛上,因为国难当头的救国战争,全中国的文化被汇集到了这里,提升着巴京山城的巴文化——或者借用“两河文明”,姑且称为“两江文化”,并在战争结束后,将巴文化以新的内容和特色,扩散或传播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例如当时的毛蒋著名的“重庆谈判”,日本飞机轰炸重庆的惨无人道,作家韩素英《无鸟的春天》里的悲哀,曹禺、郭沫若的戏剧,老舍、巴金、矛盾等人的小说,赵丹、白杨的电影,连同这里的火锅,都从巴京半岛传遍全世界……

后来又是国共内战,之后是人民解放军南下,再次将战争和文化强行塞进这个半岛,让她在文化和城市的活力上大幅度提升……

在这些文明都进入巴京的同时,中国各地的人(人种)也进入了这个地方。多年后,之所以评选中国美女城市的时候,将这座城市评选为全中国美女城市之冠,这其中的原因,就不用在这里浪费笔墨了。

金焱半点儿也不像是金通远和彭水岚所生的儿子。稍微有点人生经验的人都知道,由于遗传基因的原因,儿子大多长得像母亲,女儿一般长得像父亲。但是,无论是个头和容貌,金焱这孩子就半点没有彭水岚的样子。金焱的面容有些地方象他父亲。例如,高高直直的鼻梁、宽阔的下巴。但是,他的眉毛和眼睛,还有面部眼、耳、嘴和鼻整体构成的线条,却是既不象父亲,又不象母亲,也和哥哥和弟弟完全不同。

金焱的前额显得比他父亲更宽阔,头发柔软而有些发卷,脸庞和下巴的线条更柔和圆润,额头上两道三日月眉下长着一对丹凤眼。看上去显得祥和宁静、目光总中带着几分梦幻的艺术辉光。当他的目光专注于人的时候,就让人,特别让女人感到有些勾魂摄魄遐思翩翩……

真所谓是:能诗善画、博古通今、聪明睿智、爱恨分明、玩世不恭,翩翩书生、英气勃勃、清秀斯文、儒雅飘逸、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东方堂璜。

金焱的哥哥金功、弟弟金彪倒是和他们的母亲彭水岚长得很像,脸上都是两道粗黑的卧蚕眉下面一对杏眼。

哥哥金功个头和身板和父亲相仿,也是那样的挺拔和健硕,加上一脸的连络胡子、宽厚的肩背,显得很有些老沉持重,让人感到他身上凛然的威气。他的风度很象他父亲。

弟弟金彪的一张脸、特别是脸的上半部眉眼部分,长得最像他母亲。他说话的时候,腔调、语气、面部的表情、甚至于手势,简直都和他母亲一模一样。但是,却没有他母亲身上的朴素、吃苦耐劳的坚韧和为人的基本正派。他的声音像女人,尖声尖气,但不柔软,是一种从上朝下,有些霸道的那种声音。或许因为他在吃穿上太过于讲究,体型显得微胖,体态显得富足、纨绔和庸俗。他看上去少了几分男人的阳刚和坚毅,浑身散发出一种奢侈的颓靡和女人的脂粉气。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一家五口在外的时候,金焱通常会被不了解情况的人误认为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金功和金彪一望即知就是彭水岚和金通远的儿子。

小时候,三兄弟各自的脾性还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但是,经过文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时三兄弟下乡当知青,中途金功当兵、提干、转业到地方进入政府机关当干部;金焱和金彪进工厂,然后是金焱从一家仪表工厂里考上大学;金彪在一家工厂里因为打架将人致残,在那家厂里待不下去后,在社会上胡混。三兄弟的性格和德行就渐渐明显地各自凸现了出来……

出身军人的老大金功人品端正、政治上有抱负,他前途无量。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老二金焱在本性上是个文人墨客。老三金彪则是典型的衙内或在社会上欺行霸市的纨绔子弟。

现在,当金焱经常出现在蜀京城巴蜀音乐学院的史藏介家里时,这活生生的金焱长成了一个大人的样子,就时常让老俩口儿要想起很多的往事,并对这身世不详的孩子更增加了许多的怜悯、生出许多神秘无边的遐想来……

此条目发表在出版物, 蓝花旗袍(上集)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