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诗歌精品赏析30——诗及赏析:28 狼 歌

        (28)狼歌

 

狼歌

狼之歌

山狼之歌

草原狼之歌

沙漠狼之歌

海狼之歌

天空狼之歌

极地狼之歌

城市狼之歌

野性自由狂放孤独

星月下在旷野徘徊着嚎吼放歌

众狼都在唱歌

 

狼歌

狼之歌

山狼之歌

草原狼之歌

沙漠狼之歌

海狼之歌

天空狼之歌

极地狼之歌

城市狼之歌

野性自由狂放孤独

星月下在旷野徘徊着嚎吼放歌

众狼都在唱歌

城市狼在撕咬

 

狼歌

狼之歌

山狼之歌

草原狼之歌

沙漠狼之歌

海狼之歌

天空狼之歌

极地狼之歌

城市狼之歌

野性自由狂放孤独

星月下在旷野徘徊着嚎吼放歌

众狼都在唱歌

城市狼已死绝

剩下的都披上了

人皮

它们唱

 

 Song of the Wolves

 

A song rises up

From the wolves.

Wolves of the mountains,

Of the grassland,

The desert,

The sea,

The sky,

The arctic, and

The city!

Their song, wild, hoarse, and lonely.

The wolves wander about, howl at the moon and the stars,

Singing in a choir of eerie voices.

 

A song rises up

From the wolves.

Wolves of the mountains,

Of the grassland,

The desert,

The sea,

The sky,

The arctic, and

The city!

Their song, wild, hoarse, and lonely.

The wolves wander about, howl at the moon and the stars,

Singing in a choir of eerie voices.

While the city wolves bite and tear their prey.

 

A song rises up

From the wolves:

Wolves of the mountains,

Of the grassland,

The desert,

The sea,

The sky,

The arctic, and

The city!

Their song, wild, hoarse, and lonely.

The wolves wander about, howl at the moon and the stars,

Singing in a choir of eerie voices.

The city wolves are dead and gone,

While others put on

Human skins,

And start imitating

A human

Song!

 

             [28-1]野性的呼唤与存在的象征

李朴曼

远古的荒原上,还没有人的踪迹,漫天的野草就像精灵一样不停飞舞。在寂静的黑夜中,时不时传来低沉的嗥叫。幽幽的月光,照亮了荒原的主宰者,那就是狼。其实,在世界各地,都流传着有关狼的传说。它的桀骜不驯,它的狡猾聪慧,它的孤独身影和狼群的踪迹,总在大地幽暗的角落里,闪烁着它的光芒。在希腊的传说中,便有芬里斯狼的故事,而在中国也有天狼星的传说,甚至,有些游牧民族,还以狼为师为友,学会在草原上生存的技巧。

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但川沙诗歌中的狼,却发散出了独特的思想光芒。在本诗中,诗人将狼的多种姿态,展现了出来,例:“山狼之歌,草原狼之歌,沙漠狼之歌,海狼之歌,天空狼之歌,极地狼之歌,城市狼之歌”,这些狼的分支或家族,是大地上不同时空中的霸王,它们野性而危险。

诗人先从浪漫而诗意的狼歌景象写起,群狼在月光下仰头高歌的情形,透射出美丽而阴森的诗意。这可以从诗句“野性自由狂放孤独,星月下在旷野徘徊着嚎吼放歌,众狼都在唱歌”中体现了出来。诗人没有细致入微的刻画,但大刀阔斧的雕琢,流射出豪迈狂放的气质,仿佛原始而野性的生命图像,显示出这些自然的生灵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近日,从电视新闻报道中得到了一条新闻。讲的是一只受伤野生动物园的狼,在受到了饲养员精心照料后,与这位青年饲养员产生了感情;当饲养员弹琴时,这只狼喜欢伴着饲养员的琴声昂首高歌;一只狼的歌唱,带动了群狼的嗥叫,于是,就成了当地一景,也为重庆野生动物园带来了可观旅游效益。

看到了这条新闻,我突然意识到当今社会,怕是没有一条真正的野狼了。狼已经成了动物园的装饰品,人们的利益工具。《川沙》的诗所描绘的,不是动物园里养的狼,而是奔走在荒原上,对着月亮高歌的狼。它危险可怕,却是黑夜的霸主,穿梭在黑暗中,眼睛闪烁着绿色的光芒。

狼与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从川沙的诗歌中,便可体会出来。然而,在诗歌中,细细品味下,却似乎有一种独特意义,隐藏在这首诗歌的诗句中。

本诗一共三个小节,每节前十二句都一样,这是诗人惯用的诗歌重叠手法。它不仅凸现了诗歌所反映的意象,也为后面诗句变化起到了强调作用。这首诗的精彩之处,不只是对狼的形象地刻画,更重要的是他所表达的象征思想。

诗歌的第二、第三小节的末尾所展示的几句诗歌,相互间似乎毫无关系,但内在却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像第二句所唱的:“城市狼在撕咬”。从科学的角度上讲,它并不正确,因为狼群的团结与和谐,是它们成为荒原霸主的关键所在。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它却非常恰当展现出了当前社会,互相推挤、撕咬的社会现象。这里的“城市狼”是狼,抑或是人,此处充满象征。

诗人紧接着在第三小节,揭示了答案。“众狼都在唱歌/城市狼已死绝/剩下的都披上了/人皮/它们唱/人/歌。”这几句告诉了读者,事实上,真正的野狼已经死绝,剩下的只是狼样的人。然而,生存下来的披着人皮的狼,是像真狼一样的“野性自由狂放孤独,星月下在旷野徘徊着嚎吼放歌”,还是在钢筋铁泥塑造的城市里,孤独寂寞的活着呢?本诗在这里作出了深刻的暗示性思索。

狼披上了人皮变成了人,这是狼的悲哀;它失去了自由和孤傲,而披着人皮,内心实则为狼;对其他的人而言,是一种威胁。诗人借助诗歌意象“城市狼”,展现了一个当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当人们已经熟悉了钢铁和汽油的味道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本我。为了别人而活,抑或是为了活而活,这种生存的意义的呈现,是人类的悲哀。

诗人以狼为模子,揭示了这个钢铁社会在逐渐吞噬人们的本质属性,让人们忘却了自己最原始的生存环境,无法再领略到自然给予的恩赐。在这首诗歌中,诗人抒发了对狼的敬仰和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生活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徒有褪去了狼皮的人的悲哀和感伤。真正的狼,无论在草原、山川、海洋、极地、沙漠,它总是自由而高傲,追逐着前辈的影子,自在的驰骋着,它充满着野性。这种生命理念,或许这就是诗人所希望追求的。不让红尘的俗事缠绕住他的身躯,沐浴在月光下,嘶喊出自由的心声,这是一个诗人对内心渴望的无度发泄和强烈表达。

 

                    [28-2]关于人的凄凉可悲的发展史

蔡芳芳

 

狼,是一种血腥的动物,它野性,豪放,自由,充满了生命的激情和质感。它骄傲,率直,健美,是自然孕育造化的精灵。狼,给人以生命的圣洁敬畏之感。

《狼歌》,是一首关于狼的歌,讲述了一段关于人的凄凉可悲的发展历史。

人,与狼,同是自然之子,是生命的骄傲,身上散发着野性,狂放,自由。

曾几何时,人曾与山狼共舞于山野竹林,与草原狼炽奔于低草吹风,与沙漠狼挣扎于风沙走石,与海狼嬉玩于浪涌涛鸣,与天空狼私语于风高月黑,与极地狼嗥歌于冰川极光。那是一段多么快乐幸福的记忆——苦涩中流露着兄弟手足的亲密,平淡中散发着同甘共苦的感动。万物沐浴在自然所赐予的阳光雨露中,空气里弥漫着爱的芬芳,和谐,温馨……

沧海桑田间的某一个时刻,人偶然的碰上了一次意外——这次意外中它获得了智慧——一夜间鹤立鸡群,成为万物之长,从此,历史不得不翻开了新的一页——他们学会了做饭,学会了盖房子,学会了记录历史……于是,在白云深处生起了袅袅炊烟,在山重水复时闻到了悠悠笛声,大山被凿开,远远听到汽笛声,山狼精神分裂了;草原被开垦,人潮涌动,草原狼背井离乡;戈壁被剖开,风尘滚滚,沙漠狼哭瞎了眼睛;大海被开发,天罗地网,海狼无声的淹没了;天空被划破,乌烟瘴气,天空狼被飞机撞折了双腿;极地被闯进,支离破碎,极地狼瑟瑟发抖于寒风中郁郁而终……剩下的还苟延残喘的,被他们曾经的兄弟冠以“保护濒危动物”,强拉硬拽的拖进钢筋水泥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人满为患的动物园,哀嚎淹没于喧闹中……

人脱离了它生存的土壤,自豪的按照自己的理想建造着只属于自己的城堡,一幢幢摩天大楼,化学材料筑成的世外桃源,将自己隔离于自然之外,曾经一起在泥里打滚的兄弟而今竟不知该如何见面,是尴尬,是迷惘,是不解,是绝望……

山狼消失了,草原狼消失了,沙漠狼消失了,海狼消失了,天空狼消失了,极地狼也消失了,只有狼在风中的哀歌还在充斥着水泥垃圾气味的污浊冰冷的空气中颤抖……从此狼成为一个传说,他们往日的兄弟,曾经和狼一样野性率真的人选择了文明,选择在动物园,在书上给他们的后代介绍他们往日的手足,作为曾经存在的一种生物,用鉴赏的眼光去介绍,从它的结构,它的习性,它的种类介绍,却忘记了自己曾经……

这首诗整体风格苍凉豪壮,犹如一首交响乐一般撞击着读者的心灵。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狼以自然之子的口吻道述了是狼也是人的发展,从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自然关系揭露了“文明”,对于今天习惯安逸舒适享受,拼命挤进城市文明的人类而言恰是一种锋利的讽刺。万物平等是这首诗思想得以伸张的基石,它摆脱了大众化的万物以人为尊的主观的洋洋得意的基调,谦卑的以与狼同等地位的兄弟般的思索哭诉了文明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悲剧。正是这样一种平等的朋友兄弟般的基调使整首诗的思想得以淋漓畅快的跃于纸面,也是全诗构造的精致之处,作为引领全诗的精髓,准确抓住了读者心灵深处的原始古朴,使诗的思想得以发展。

而在艺术特色上,反复手法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反复异于平日常见的段落中的简单的反复,本首诗是段落间的的大手笔的反复,三段在文字上仅仅是在最后一句是不同的,这种大篇幅的反复的应用是诗人对诗的大胆的尝试与发展,应用本身的勇气和魄力是令人欣赏的,而且从诗人的其他诗篇不难发现,这种诗的构造正在成为诗人作诗的一种风格,在他的很多其他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痕迹甚至是克隆。大篇幅的反复容易引起读者的厌烦,同时会让人感觉诗歌的很多艺术色彩因此被抹杀,使诗本身在魅力上逊色了一些。但与此同时,这种大篇幅的反复,却正是为段落的点睛之笔作铺垫,给人以一种如瀑布般的飞流直下三千里的感觉,突出了诗的每段的点睛之处,使其思想更明白的表露。

读过这首诗,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个妇孺皆知的艺术作品《昨天 今天 明天》。本诗的对比手法用的恰到好处。细细品来,这时一种含义深远的多维的对比。整首诗是以时间为坐标娓娓道来,因此时间上的对比是最浅层而显而易见的,其深层的对比的是往昔的有天壤之别的境遇;在诗的结构上,大篇幅的反复与精练的点睛一句亦是非常鲜明的对比,使主题的展开水到渠成;从诗的思想的角度说,人与狼的发展的对比,人本身的发展的对比都更好的揭示了主题。

整首诗简单朴素,没有过多的修饰,超越了很多诗的含蓄艰涩的风格,使诗成为大众能欣赏能倾听的一种艺术。而在思想上,他从自然乃至宇宙的视野冷静客观的洞察动物和人类的发展,揭露了人类文明的鲜为人注意的另一面,正是很好的在行使作为一个诗人的使命和责任,给读者以醍醐灌顶的警示。

 

 

此条目发表在川沙诗歌精品赏析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