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弦上的鸟儿
弦
我鸣奏着的弦
当我寒春开始鸣奏时
飞来了一只鸟儿
灰色的鸟儿
站在弦上
颤悠悠的
夏天来到了
颤悠悠的
弦上站满了鸟儿
只只五彩斑斓
到了秋天
它们从我的弦上扑扑鼓翼地飞去
离弦时爪子拨响
颤悠悠的
最后一个音符
还是那只鸟儿
灰色的鸟儿
在冬天
光秃秃的山崖上
拥着我的骸骨
颤悠悠
弹奏着我的弦
还有夹着哨音的北风
31) Bird on the String
The string
The string I play music with
At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Attracts a flying bird
The gray bird stands
On the string enjoying
The leisurely time
The summer arrives
The birds stand full on the strings
Enjoying the leisurely time
Birds of different colors
It is autumn the season to see
The birds flap from the strings
Their claws making a sound that
Lingers, echoes off
As the last note
It is the same gray bird
Standing in the treeless cliff
Against the cold of the winter
Holding my bones
With a leisurely tremble
Playing with my strings
In the whistle of the north wind
[31]生命中最疼我的人哪里去了?
余闲硕士
川沙的诗,有阳光下的呐喊,也有清月下的低吟,而我生性好静,所以他低吟的诗更能引发我的共鸣。《弦上的鸟儿》就是这样一首低吟的诗、平淡的诗,同时又是惆怅的诗、感悟的诗,因而是一首余音袅袅的诗,读之回味悠长。诗分四节,宛如四个乐章,先是寂寥单调,而后繁盛斑斓,最后复归于平淡静穆。“弦”与“鸟”这两个意象,含义丰富,可以象征生命与理想,也可以象征心灵和爱情。
而我情愿将之框定于心灵与爱情,因为这样更容易进入这首诗。且来看第一节:“弦/我鸣奏着的弦/当我寒春开始鸣奏时/飞来了一只鸟儿/灰色的鸟儿/站在弦上/颤悠悠的” 时值初春,万物复苏,却又浸在料峭春寒之中。“我”的心响应着生命的季节,也渐渐醒转来,开始鸣奏琴弦,对爱情充满了渴望、好奇,却又含蓄、迷茫。这时,一只鸟儿飞来了,灰色的,姿态平常,静静地站在弦上。是的,初次到来的爱情,并不艳丽夺目,而且也羞涩可人。但“颤悠悠的”,又何止是这只羞涩的鸟儿?还有“我”初尝爱情的心灵,甜蜜而惊慌,优美而惆怅。
“夏天来到了/颤悠悠的/弦上站满了鸟儿/只只五彩斑斓” 初春之后,夏天到来了。这是生命中繁盛而热烈的季节。“我”的心渐渐长大,渐渐自信,对于爱情也不再羞涩,而是敞开了心扉。因为自身成熟的魅力,可以赢得更多的青睐,对于爱情,也似乎不再那么真挚专注。“颤悠悠”的心,敏感而多情,甚至有些滥情,很多小鸟,都能拨动心弦。于是乎,“弦上沾满了鸟儿,只只五彩斑斓”。心里装满了一个个名字,一张张美丽动人的脸孔。可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太多的选择,怎不令人烦躁且浪荡呢?华美的景象下面,是颗什么样的心灵呢?快乐吗?抑或依旧是迷惑?
“到了秋天/它们从我的弦上扑扑鼓翼地飞去/离弦时爪子拨响/颤悠悠的/最后一个音符”终于到了秋天,草木摇落,露凝白霜,万物萧条,生命也步入迟滞的季节。是的,人到中年,精力渐褪,魅力也逐渐消散。于是那些趋炎附势,五彩斑斓的鸟儿们开始厌倦了,纷纷弃之而去。昔日的门庭若市,到了今天的门可罗雀,让人感觉恍如隔世,仿佛所有的经历,只是一帘香艳的春梦,一个轻巧的玩笑。鸟儿们离去时爪子拨响“最后一个音符”,余音“颤悠悠的”,让人内心荒凉,惆怅难言。
“还是那只鸟儿/灰色的鸟儿/在冬天/光秃秃的山崖上/拥着我的骸骨/颤悠悠/弹奏着我的弦/还有夹着哨音的北风”终于,冬天来临了,山崖光秃,北风呼啸,景象更加荒芜。生命到了终结。可那只灰色的鸟儿依旧没有离去,它“拥着我的骸骨”,在一片荒芜冷酷之中,“弹奏着我的弦”。“还是那只鸟儿/灰色的鸟儿”,这两句重复了“鸟儿”二字,语气急促,读上去既有惊奇,又有无比的欣慰。而我读到这里,不免想到叶芝写给毛特岗的情诗《当你老了》:“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是的,经过了时光的筛选淘洗,唯有这只青涩年代就出现的“灰色的鸟儿”,才是最真醇,最热烈的爱情。它看中的,不是“我”繁盛时期的荣耀与姿容,而是最单纯朴实的心灵。它也继承“我”的事业,继续将心弦鸣奏得那般好听,即便此时围拢来的,是凛冽的北风,是寒冷的冰霜。
此诗在形式上的妙处,在于诗句精短,读上去缠绵悱恻,又行云流水,仿佛暮年时分,老人回首往事,夕阳下独自低语,喃喃倾诉昔日的悲欢与今日的感悟,让人觉得亲切而忧伤,苍老而动人。另外,这首诗每节都用了“颤悠悠的”四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余音不绝的效果。而且每次运用,其含义都不尽相同。第一次是羞涩,第二次是滥情,第三次是惆怅,第四次是宽慰。这一切,都保证了这首诗的平淡感人,回味无穷。
当然,诗无达诂,这首诗还可从其它角度解读,比如心灵与友情,生命与理想,都别有一番韵味。而这些,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感悟,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