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诗歌精品赏析54——诗及赏析:52 悸动的墙

(52)悸动的墙

 

悸动的墙

所有的墙都在悸动

 

回廊上的栅板们一排排高耸

在月光的微风下高加索的手风琴的音箱样

歪歪扭扭地悸动

悸动……

悸动……

悸动……

 

月光下觅食的夜鱼在湖面吧吧唧唧闪烁它们的唇轮鳃壳背鳍和尾鳍

树林里刺向淡蓝色夜幕的排排树梢和它们在星光下投向田野里刀剑似的巨大的黑色犁痕

一切

一切的一切

都在悸动

悸动……

 

于是

夜地

夜空

夜海洋

夜城市

夜动物

夜人

就都开始敞开了内心的一些缝隙

于是

森林

繁星

浪花

夜鸟晶亮的啾鸣

人的梦的鼾声

就都开始去摇动那些墙了

那些

悸动的墙

回廊上的栅板们样一排排高耸

在月光的微风下高加索的手风琴的音箱样

歪歪扭扭地悸动的墙

 

那时

是在春夜的月光皎白的时候

是在月光下美艳的山鬼裸身攀爬在白花颤颤的李树上和月亮比银白的时候

那时

她的歌声越来越高

越来越高

哟………………

咿………………

哟………………

咿………………

咿………………

 

The Shaking Wall

 

The wall

Is shaking,

Joined by other walls that shake too.

 

The wooden fences stand in row, forming a corridor,

Like the boomers of a Caucasus accordion against the breeze.

As the moonlight scatters, they begin to

Shiver,

And tremble,

And shake…

 

Peering at the moon, fish move their mouths,

Showing their lips, their fins and tails above the surface of the lake.

The trees thrust their tops through the curtain of the indigo sky,

And cast their huge shadows on the fields, littered with

Arrows, sabers, and plows.

The starlight trembles,

And all

Begins to shake,

And shake…

 

Nigh steps in, into

The fields,

The sky,

The sea,

The city,

The animals, and

The human beings.

All open up, if just a crack, to their inner beings.

So

The forest,

The stars,

The waves,

The chirping birds,

And the snoring men who dream,

Start to shake the walls that

Have been stirring,

Trembling.

They stand in rows as those

Wooden fences do,

Shaped like the boomers of a Caucasus accordion against the breeze.

The night shakes.

 

In this moment,

The spring moon shines pure and full,

The mountain ghost climbs up a plum tree,

Her body as white as ivory

Challenging the moon.

And her song rises,

Engaged in an increasing pitch,

Towards a climaxing note,

Do…

Ray…

Me…

Fa…

So…

 

                    [52]意图和直觉的完美融合

王嘉军

是什么决定了一首好诗?表达的真实?语言的优美?意象的丰盈?情绪的得当?或者如施莱格尔在《雅典娜神殿断片集》中所说:“在每一首好的诗里,一切都必须是意图,一切又都必须是直觉……”?恐怕任何一首好诗都不是这些因素单纯机械地相加,还是这个施莱格尔,他说:“就是在诗里,一切完整的亦可是不完整的,而一切不完整的其实可能就是完整的”。让我们暂时抛开玄奥的西方诗学,直面眼前的汉语诗歌,接近每个方块字所象之形,追溯汉语诗歌渊长流芳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古典汉语诗,还是现代汉语诗,在对美的不舍追求上是殊途同归的,而这美最着重地体现在一处–意境。换言之,一首没有意境的汉语诗或许可以在其他方面出彩,不一定是坏诗,但一首有意境的汉语诗却一定是好诗。

墙,字典中的解释是: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往更大范围扩张,它也可以是疆域的屏障,譬如柏林墙,又譬如长城–一堵横跨万里的大墙。墙,僵硬,坚定,死板,呆滞,它波澜不惊却暗藏力量。它可以变成道德,也可以变成法律,变成一种最会利用反作用力的暴力。有一天,这些熟睡的墙被唤醒了,墙上覆盖的野草开始颤抖,穿过墙壁的藤蔓被撕成几段,连绵的大墙忽然开始像蛇一样扭曲、摆动、起伏……

“回廊上的栅板们一排排高耸/在月光的微风下高加索的手风琴的音箱样/歪歪扭扭地悸动/悸动……/悸动……/悸动……”,这一段,回廊上的栅板、月光的微风、高加索的手风琴音箱,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神秘、悠远,“高加索”在这里用来修饰手风琴,仅仅这三个字就会让人联想–一种回忆和着梦幻般地联想,想到辽远高阔的群山,终年不化的冰雪,囚禁在上面的普罗米修斯……高加索的手风琴,高加索就是一架手风琴,深沉而苍劲地拉起它亘古不变的旋律,悸动……悸动……悸动……这是手风琴喑喑噎噎声音,我们听到音调拉长,消失在山谷,冷杉一排排挺立……这个时候,声画相合,感觉的阈限被超越,物色声气直接作用于人心,万物融而为一,一盏透明晶莹的灯罩罩住我们的心火,这就是意境。

“月光下觅食的夜鱼在湖面吧吧唧唧闪烁它们的唇轮鳃壳背鳍和尾鳍/树林里刺向淡蓝色夜幕的排排树梢和它们在星光下投向田野里刀剑似的巨大的黑色犁痕”,接下来一段同样精彩。首先是细致得当的场景刻画,两个场景中,一个场景的主角是月光下觅食的夜鱼,一个则是树林里刺向淡蓝色夜幕的排排树梢,每个场景中的画面和动作截取得恰到好处,它们叠加在一起,产生了诗意效果,而两个独立的场景在断行中也形成了新的组合,连在了一起,这连在一起所构成的就是意境。我尤其喜欢第二句的动词“刺”和“黑色犁痕”这个比喻,形象、传神、准确。

第四段,在朦胧唯美的意境中,主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台阶式的分行排列达到了准确而美观的表达效果,我们看到主题这条羞涩的美人鱼在试探着,在谨慎地,又不乏挑逗地慢慢露出她的头和身体,亲近蓝色的月光。这样台阶式分行排列的形式技巧最早曾出现在一些超现实主义先驱诗人的诗作中,其后也被一些诗人广为借鉴,但是在为数不少的作品中,这样的形式只剩下了形式本身,对于内容的表达并无裨益,甚至还有所妨碍。在川沙的这首诗中,我看到了诗人在为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表达时的匠心独运,“夜地/夜空/夜海洋/         夜城市/夜动物/夜人”,这次序本来就有一个视觉上的转换和凝聚过程,在语义上也在慢慢细化,逐级推进,于是这时候在诗歌中适时地出现了一个阶梯。它让夜间的万物通行,并“敞开了内心的一些缝隙”。在白日里,墙,外在的墙和心中的墙都无比坚固而冷漠,到了夜里,灵魂开始从布袋里钻出来透气,“夜鸟晶亮的啾鸣/人的梦的鼾声”开始去摇动冰冻般的墙壁,于是墙醒来。

诗歌也是表意的,并且也追求达意,但是与论述文章不同,它是通过文学形象来显现意的原初表象的。在上一段中主题神秘地露了一下脸,待到我们想要把她看清的时候,她却又潜入水中,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一闪而过美妙而不可接近的背影,而正因此,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加妖娆圣洁,不可磨灭。月光皎白,美艳的山鬼爬在白花颤颤的李树上和月光比白,这意境美轮美奂,按照传统的说法意境应该含蓄内向,这样才能气韵流长,但此时的意境却是张扬外向的、甚至是炽烈的,它蓄势而发,光热同样能够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个山鬼仿佛是从墙里面幻化出的,就像石头幻化出美猴王,她开始热烈地表达自己的生命渴望,她歌唱,像塞壬之歌般迷人;哟……咿……哟……咿……所有悸动的墙都开始回应这歌唱,此起彼伏。

此条目发表在川沙诗歌精品赏析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